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时空测谎师:双生迷局 > 第202章 智能文明的生活褶皱

第202章 智能文明的生活褶皱(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88 智能菜场的蜂巢计划

林深提着智能菜篮子在社区菜场转悠,电子屏上的五花肉标签突然闪烁:\"检测到您家本周红肉摄入超标,推荐换成鸡胸肉,蛋白质相同脂肪少一半\"。他笑着怼回去:\"我老婆今天就想吃红烧肉\",系统立马弹出妥协方案:\"那搭配这个冬瓜,解腻还刮油,菜谱已经推送到您爱人的终端了\"。

菜场角落的智能秤更有意思。卖鱼的王婶把鲈鱼放上去,屏幕自动显示:\"这条鱼来自江苏太湖,凌晨3点捕捞,全程冷链,检测报告编号-863\",旁边买菜的大爷掏出老花镜终端扫了扫,全息投影里立刻跳出鱼鳃的显微照片:\"新鲜度98分,比昨天的那批好\"。

\"这蜂巢计划,就是把生活的毛细血管都连上智能网。\"沈砚舟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水产区,他刚从亚马逊雨林考察生物多样性回来,虚拟衬衫上还沾着虚拟的泥水,\"你看这菜场,每个摊位都是一个蜂巢节点,从产地到餐桌的全链条数据都在系统里跑。\"

林深跟着王婶去看她的\"智能鱼缸\"。水温、氧气含量、ph值实时显示在终端上,系统提醒:\"今天太湖水质偏碱性,鱼鳃容易出问题,已自动调节过滤系统\"。王婶点开进货记录,去年因为台风耽误运输,30斤虾全臭了,今年系统提前72小时预警,她改订了本地鱼塘的货,\"一分钱没赔\"。

蜂巢计划覆盖全国菜场后,变化大到让人想不起来以前怎么买菜。有直播\"田间到餐桌\"的,山东寿光的黄瓜刚摘下来,北京市民的终端就收到提示:\"您订的有机黄瓜已从大棚出发,预计明早7点到您家冰箱\",附带种植过程的监控录像;有播放\"厨余反哺\"的,社区收集的菜叶通过管道送到郊区农场,系统计算\"这些厨余能养300只鸡,产出的鸡蛋优先供给本社区\";还有展示\"特殊需求定制\"的,糖尿病患者买菜时,系统自动屏蔽高糖食材,推荐\"低GI蔬菜组合\",连菜谱都标注\"每100克含碳水多少\"。

商务部的菜市场改造报告里写着:\"生鲜损耗率从25%降到4%,溯源投诉率从17%降到0.6%,居民平均买菜时间从42分钟缩到18分钟!\"林深给老妈装了\"老年买菜助手\",系统会用山东方言喊:\"张大妈,您上次买的豆腐快吃完了,楼下李叔的摊位今天打折\",老太太现在天天跟小区的老姐妹比谁买的菜\"性价比最高\"。

沈砚舟在全国农贸大会上举着根胡萝卜笑:\"知道这根萝卜的履历有多牛吗?它的种子来自挪威基因库,在河北的智能大棚里喝着经过净化的雨水长大,成熟时由AI决定采摘时间,现在通过蜂巢网络,正准备成为某位小朋友的午餐。\"他突然指向观众席,\"那位戴红围巾的大姐,您早上买的西红柿,和我手里这根是同一个大棚产的,系统说它俩是'表兄弟'。\"全场笑翻时,他补充道:\"智能不是让生活变得冷冰冰,是让柴米油盐都透着安心和贴心。\"林深看着菜篮子里的冬瓜,终端显示它正在\"和红烧肉进行风味匹配模拟\",预计今晚的晚餐评分能到9.2分。

89 智能沃土的耕耘计划

林深回老家帮堂叔收麦子,刚到村口就被吓了一跳——金黄的麦浪里飘着几十架无人机,每架都拖着根细细的管子在喷东西。\"这是给麦子'喝'营养液呢。\"堂叔举着平板电脑,屏幕上麦田地被分成几百个小格子,每个格子的土壤湿度、氮磷钾含量都标得清清楚楚,\"系统说3号区缺钾,5号区缺水,无人机精准补给,比以前漫灌省了60%的水。\"

走进堂叔的\"智能农舍\",墙上的大屏幕正直播麦田里的情况。AI老农(系统虚拟形象)叼着虚拟烟斗说:\"老林啊,你家麦子再有三天就能收,我已经帮你约了联合收割机,顺便查了天气预报,后天下雨,得提前一天动手。\"旁边的智能粮仓显示:\"去年的小麦还剩300斤,按市场价能卖540块,是否委托系统拍卖?\"

\"这耕耘计划,把老祖宗的种地智慧和智能科技拧成了一股绳。\"沈砚舟的全息影像出现在麦场,他刚从太空站调试完作物生长实验舱,虚拟形象的裤脚还沾着虚拟的火星土壤,\"你看这墒情监测仪,埋在地里像毛细血管,能测出每寸土地的脾气;那卫星遥感图,比老农的眼睛还尖,哪块地要生虫了,提前半个月就预警。\"

林深跟着堂叔去看智能育苗棚。圣女果的幼苗长在营养液里,系统自动调节光照和温度,屏幕上跳出:\"这批苗子基因来自以色列,抗病性强,预计亩产比普通品种高30%,成熟后会自动通知社区团购点来收。\"堂叔点开\"农民大学\"App,正在学\"区块链溯源\"课程,\"以前菜贩子压价,说我的菜没认证,现在手机一扫,从育种到施肥的记录全有,城里人愿意多花两块钱买。\"

耕耘计划在全国推广后,农村的变化让城里亲戚都想来种地。有直播\"稻田养鱼\"的,浙江农户的稻田里,AI监控鱼群密度和水稻生长,系统提醒:\"鱼太多会吃稻根,太少又长不好水草,保持每亩150条正好\",产出的大米和鱼通过系统直供上海,价格翻了倍;有播放\"智慧牧场\"的,内蒙古牧民的手机上能看到每头奶牛的运动量和产奶量,系统说\"3号牛今天心情不好,产奶少了2斤,得让它多听会儿轻音乐\";还有展示\"盐碱地变粮仓\"的,山东东营的智能大棚里,系统调控土壤酸碱度,种出的海水稻穗粒饱满,老农摸着稻穗说:\"以前这地连草都不长,现在每亩能收1200斤,系统比老天爷还靠谱。\"

农业农村部的丰收报告里写着:\"全国粮食亩均增产23%,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41%,农村电商销售额增长300%,连以前最穷的贫困村,现在都有了'数字新农人'。\"林深的表妹放弃了城里的白领工作,回老家开了\"智能果园\",用VR眼镜给果树授粉(指导机器人操作),通过直播卖樱桃,\"昨天西安的客户收到货,说比在当地买的还新鲜,系统算好了运输时间,摘的时候留了七分熟。\"

沈砚舟在世界粮食安全会议上展示了组对比图:左边是十年前农民弯腰插秧的老照片,右边是现在无人机播种的场景。\"有人担心智能会让农民失业,\"他笑着说,\"其实不是,以前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成了'农业数据分析师';以前靠天吃饭,现在能和老天爷商量着来。\"他调出全球耕地数据,\"通过耕耘计划,全球可耕地利用率从67%提到92%,饥饿人口减少了2.3亿。\"林深看着堂叔用智能手环给麦子测含水量,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用牙咬麦粒判断成熟度,现在的科技,真是把种地这件事做到了骨子里的精细。

90 智能彩虹的桥连计划

林深家隔壁搬来个巴基斯坦邻居,第一天就闹了笑话——女主人按中国习惯给林深送了盘自制点心,结果林深老婆回赠了瓶红酒,第二天才知道对方是穆斯林。\"这事要是搁以前,说不定就结下疙瘩了。\"林深在社区彩虹桥服务站调监控时,AI调解员说:\"系统已经给两家推送了'跨文化礼仪手册',特别标注了巴基斯坦的饮食禁忌和中国的回礼习俗,您看,现在两家孩子正一起玩呢。\"

服务站的\"文化翻译机\"更神。小区的尼日利亚留学生想给妈妈寄中药,对着翻译机说\"想调气血的药\",系统不仅翻译成豪萨语,还附带\"中药成分说明国际邮寄规定\",甚至推荐了\"伊斯兰医学会认证的中药房\"。旁边的乌克兰老太太要给国内寄防护服,翻译机自动转换成俄语,提醒她\"乌克兰现在是冬季,防护服要选加绒款\"。

\"彩虹桥计划,就是要把不同文化的褶皱都熨平了。\"沈砚舟的全息影像出现在社区活动室,他刚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论坛回来,虚拟西装上别着各国国旗徽章,\"你看这智能菜谱,阿拉伯朋友想做宫保鸡丁,系统会自动把猪肉换成鸡肉,保留味道还尊重习俗;中国学生想学做意大利面,系统会提示'番茄酱要选无防腐剂的,意大利人对这个很讲究'。\"

林深参加社区组织的\"全球节日厨房\"活动时,彻底开了眼界。墨西哥主妇教做塔可饼,系统同步展示\"玛雅文明中的玉米崇拜\";印度大叔演示咖喱配方,全息投影里跳出\"不同种姓的咖喱差异\";最绝的是叙利亚难民妈妈做的鹰嘴豆泥,系统把她的故事翻译成中文:\"这是我奶奶教的配方,战争中我只带走了这个食谱,现在想让更多人尝到家乡的味道。\"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