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宛知道现在打断这个话题,可能2边都不讨好,属于选择借机接过话题,由自己掌控的节奏好了。
为了能帮睐青辩解,这第一步就是给这件事改个调才行。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如果一开始的基调是错的,那后面这么帮人家辩解都是徒劳,最后肯定会回到原点的。
因此欣宛一上来了,就把蒋幽晴这个临阵脱逃的结论给改了,改成是睐青一个人的围魏救赵。
接着她又从位置、时间、行为这3点下手,给自己的观点做支撑。
首先是时间,要是睐青真的想跑,一开始最先发现问题并提醒大家的人就是他,属实没必要引起这么大的注意,更没必要冒着危险先救人。
大可以直接从旁边悄无声息的离开,或者可以稍微远离众人到一个安全一点的位置,不引起什么注意,又方便逃跑这样岂不是更好。
从一开始这提醒和救人举动来做判断,那后面害怕畏惧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临阵脱逃更是站不住脚。
其次就是位置,从睐青反方向逃跑来看,不像是落荒而逃,更像是一个人把藏獒引开。
因为按道理来说,人害怕肯定会往后跑的,这样的话还能把方炳霞和令鈊宁给推到前面,更能方便逃跑。
就没必要往反方向跑,吃力不讨好,还容易被追上,陷入险境。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睐青的行为处处透露的一种不自然,根本就不像一个临阵脱逃的人能做的行为。
哪个人在逃跑的途中,还在全程观察的后面的追兵的情况,并在威胁靠近的时候,还能第一时间转身应对,迅速的做出反击脱离陷境,这也太勉强和不可思议吧。
毕竟人陷入恐慌之中,思维就下降,降低大脑决策能力。
要是睐青真的是蒋幽晴说的那样,是鉴于害怕而逃跑的话,哪还会留那么多心眼呢。
况且睐青之前的整个过程都表示异常丝滑,好像早已经预料到一般,也没被飞扑过来的藏獒扑到,更没有出现什么过多的恐慌。
更别说之后人也没跑,在脱离陷境后,又迅速靠了过来。
之后还要一个人自己留下断后,说话的时候身体依旧的十分稳重,语气也是十分的冷静,仿佛在说有他在没问题。
就这样的一个人,说他害怕,说他临阵脱逃,说他像懦夫,这完全不不可理喻的。
根据以上的判断,欣宛觉得睐青不是临阵脱逃,应该是一个人的围魏救赵,想把藏獒引开引开这样的。
其实她这套理论有一点事后诸葛亮,但分析的十分全面,各细节也对的上,更重要的令鈊宁和方炳霞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在她们心里睐青就是一个只顾着别人那种温柔大哥哥类型的人,就是人有一点冷淡,还有就是天天摆着一张司马脸。
所有面都睐青那莫名其妙的临阵脱逃也只有这一个解释,或者说只相信这一个解释,至于太过害怕什么的,她们肯定不会相信的,实在是太过离谱的。
蒋幽晴则一脸茫然,这小脑袋瓜处理不过来那么多消息,直接脑部过载了。
不过有一点她十分的赞同,以至于相信了这套说辞,那就是睐青说要留下断后时,身体和语气十分的坚定。
尤其是那双眼睛,看起来就像背水一战的士兵,已经有了视死如归的准备。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