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明,是一个税收相对简单的国家,祂的大部分税收,来源于田地里的税赋。
1371年,刘信十岁。
距离刘业经营那些店铺,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年。
当一个国家的税赋大部分由农民承担的时候,农民并不会变得重要起来,虽然名义上会变得重要。
这里牵扯到一个心理学概念,即:你遇到了困难想要借钱,这个时候,你有两个对象可以借。
第一个人是你经常帮助的人,你借钱给他过。
第二个是经常帮助你的人,他借钱给你过。
按照逻辑学,你应该借第一个人的钱,因为你帮助过他,而他也正好欠你钱。
但实际上,按照心理学,你只能从第二个人那里借到钱。因为他帮过你,帮过你的人,必然会继续帮你。
而第一个人,当你问他借钱的时候,他最大的可能是脸色一变,直接“消失”。
这种心理学现象既牵扯到沉没成本论,也牵扯到了路径依赖论。
前者的概念是:人会因为对某项事物投入的精力,而变得舍不得放弃,因此继续投入。
后者的概念是:人一旦因为某种行为获得成功,那么当他遇到相似的事情时,他会继续进行某种行为,不论该行为是否贴合真实。
当国家的税赋由农民来承担的时候,国家的统治阶级并不会体谅农民而给农民减负。
相反,财政上的每一次波动,国家都会让农民来承担。
刘业想要收取商业税,因为自1366年开始,汉地十八省已经全数收复。五年的恢复生产,不仅让人们吃饱了肚子,连带商业也进入了繁荣的阶段。
五年,刘业收集了五年的数据,再加上全国乡村教育教育出来的大量小学生,他才敢开启商业税这个税目。
将一列列数据拿到台面上,和代表着各自利益的群臣斗嘴。
最终结果是朱国瑞站台刘业,商业税收取正式展开。
同时,新的法律条文出来了——官吏以及直系亲属不得经商。
虽然直系亲属这个限制,还会有小舅子这种角色来替代。但小舅子已经算是另外一家人了,你若倒台,看看那些产业是你的还是你小舅子的。
直系亲属的限制可谓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苛待官吏,因为这里有一定的空间操作,也不会给官吏肆无忌惮官商勾结的机会。
商业税是一种全新的税目,以餐饮为例:我作为掌柜自然是知道今天卖出去多少食物,赚了多少钱的。
但收税的人知道吗?他肯定不知道。
同时,他也无法每天盯着你这家店。
因此,刘业设定的商业税收取方法是:只管进,不管出。管主干,放枝节
根据餐饮店内食物的价位,计算店家买入的食物原料能够卖出去多少份。根据一个大概的营业额,收取百分之十的税。
至于你真的卖出去多少份,抱歉!不管出!
这种收税的方法一定会有漏税,因此一旦出现高消费行为,税务局就会介入调查。如果官员有问题,税务局会在收税后,将案件转交都察院。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