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压力现在都在刘田一个人身上了,不过,刘田也知道,部落初具规模,想要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分户,实现私有制,这是历史的规律,他必须要遵循这个规律。
去年的这个时候,刘田派了一批农夫去了周边的十几个部落,教会了他们种植粮食,在秋天的时候,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各个部落都收获了不少的粮食,然后用粮食来交换华部落的陶器,盐巴和铁器。
今年,刘田决定如法炮制,继续派农夫去其他部落,帮助这些部落扩大种植面积。
只要经过两年的种植和收获,刘田相信,这几个部落以后就不需要华部落的帮助,而能够自己种植粮食了。
各家各户都将粮食种了下去,今年粟米的种植面积比去年翻了一百番都不止,一是因为部落人数的增加,二是因为分户后,鼓励垦荒的政策,让农夫们有了十足的干劲,光是开垦出来的荒地就达到了六千多亩,加上原有的几百亩耕地,平均每一户的耕地面积达到了十亩以上。
等粮食都种下去后,油菜也到了收获的季节,榨油坊负责油菜的收获和榨油,然后再扩大种植面积,不过,这里的气候,油菜只能一年一季,油量并不多,菜籽油对于华部落来说也是稀有物,不仅不能对外贸易,就连对内,也是高价出售。
空出来的油菜地,施肥后,就接着种上野麻,对于刘田来说,耕地空着就是浪费,这时候种野麻,在秋季前还可以再收获一茬。
谷城外围,水稻种子开始发芽生长,由于谷城没有垦荒,长出来的水稻绿苗也不需要移栽,就任由它们自由生长,按照以往谷部落族人们的经验,这几千亩水稻即使靠天收,每年也能收获十几万斤粮食。
等到今年秋天,水稻收获后,就有足够多的种子,可以垦荒大面积推广种植了。
谷城已经建起了一百多座瓦房,已经有一小部分族人住进瓦房里了,不过,分户还没开始,要想所有谷城的族人都能住进瓦房,估计要等到秋天了。
与此同时,谷城内一些基础的配套设施也在慢慢建设中,最基础的像水井,陶器作坊,铁器作坊等这些手工作坊也建了起来。
另外就是,一部分族人被安排去垦荒,种植野麻。
因为织布很难很费时,麻布始终是紧俏商品,华部落不会对外出售麻布,野麻的生命力顽强,自然种植的越多越好。
华城的织布坊内,木工们已经造了十多架织布机,几乎是整天不停歇的织布,去年收获的野麻也还没织完。
不过,这并不影响野麻的种植,等谷城的织布坊建好后,就可以安排族人进织布坊织布做衣服了。
整个华部落,目前只有一小半的人有布衣穿,因为打败谷部落后,人口暴增,还有一大半的人没法穿上布衣。
不过,以后的布衣肯定是要用粮食或是其他食物来交换了,不可能还像以前那样分配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