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远古人皇纪 > 第190章 聚焦冰镜

第190章 聚焦冰镜(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第四十九个绳结,如同被清冷的月光浸润过,散发着柔和而理性的光辉。“月潮警示”的认知革新,如同投入部落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悄然改变着生活的纹理。女性们不再因身体的自然律动而惶恐或退缩,“月潮小屋”里时常传出低语和轻松的笑声。草叶熬煮的“月潮汤”带着姜糖的辛甜暖意,不仅驱散了腹部的寒痛,更在无形中滋养着一种基于理解的自信。岩山也切实感受到新规带来的益处——月事期间短暂休养后的女性,在恢复劳作时精力更加充沛,效率反而更高。整个部落的氛围,因这份对生命规律的尊重与顺应,而显得更加和谐沉稳。

秦霄的苏醒进程,也如同解冻的溪流,持续而稳定地推进。他已能在安安和草叶的搀扶下,走出棚屋,在温暖的沟壑里进行短暂的散步。他的语言能力恢复得尤为显着,虽然语速缓慢,发音略显含混,但已能连贯地说出短句,表达相对复杂的意思,甚至能进行简单的问答和回忆追溯。那双眼睛中的迷雾虽未完全消散,但清明的时刻越来越多,目光扫过部落的棚屋、忙碌的族人、坚固的木桩阵、以及远处鹿场内蹦跳的苔点与石角时,常常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与**思索**。

然而,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与进步,正被一个日益严峻的危机所笼罩——**燃料**。

寒冬的尾巴依旧酷烈。地火龙日夜不停地燃烧,吞噬着海量的薯饼燃料。背篓的高效运输虽然缓解了压力,但薯饼的消耗速度远超预期。薯窖里储备的薯块在飞速减少,而新的薯块要到开春后才能种植(部落尚未完全掌握种植技术,只在探索)。更令人忧心的是,用于熬制树汁胶、烧制陶器、以及日常烹饪取暖的明火,同样需要燃料!沟壑附近所有易于获取的枯枝灌木早已砍伐殆尽,疤脸带人冒险深入更远的森林砍伐木材,不仅效率低下,还数次遭遇穴熊部落小股侦察兵的骚扰,险象环生。

“头领,这样下去不行!”疤脸带回的柴薪远少于预期,脸上带着疲惫和焦虑,“薯饼最多还能撑十五个日落!柴火…也只够十天了!而且越往远处砍,越危险!穴熊的杂种像鬣狗一样跟着我们!”

岩山看着堆在角落、明显见底的燃料堆,眉头拧成了死结。他下意识地望向天空。铅灰色的云层缝隙中,冬日的太阳正散发着苍白却耀眼的光芒。一个近乎荒谬的念头闪过他的脑海:要是能把天上那个大火球的热量,直接引到地火龙里该多好?

就在这时,沟壑里发生了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希望的引线。

安安正在溪流边清洗月牙喝水用的陶盆。清澈的溪水在低温下部分结冰,形成光滑如镜的冰面。安安玩心忽起,捡起一块边缘相对平整的透明薄冰片(约巴掌大小),对着太阳光摆弄。阳光穿透冰片,在她手中形成一个小小的、明亮的光斑。

“咦?好亮!”安安好奇地移动冰片,光斑也随之移动。她无意中将冰片倾斜,让阳光透过冰片聚焦在另一只手的兽皮手套上。几秒钟后,兽皮手套被光斑照射的地方,竟然冒起了一缕极其细微的、几乎看不见的白烟!一股焦糊味隐隐传来!

“呀!烫!”安安惊呼一声,丢掉了冰片,看着手套上那个小小的、被灼热的焦痕点,满脸不可思议!

“安安?怎么了?”在不远处整理草药的草叶闻声问道。

“草叶奶奶!你看!”安安捡起那块冰片,兴奋地指着兽皮手套上的焦痕,“冰!冰片能把太阳光聚在一起!像…像火堆里的火星一样烫!”

草叶走过来,仔细查看手套上的焦痕,又拿起那块边缘并不规则的冰片对着太阳看,浑浊的老眼瞬间爆发出惊异的光芒!“光…聚光…生热?!”她猛地抬头看向天空中那轮苍白的太阳,又看向沟壑里熊熊燃烧的地火龙,一个大胆得令人窒息的猜想在她心中成形!

她几乎是拽着安安,捧着那块冰片,冲到了正在搀扶秦霄散步的岩山面前。

“头领!执火者!你们看!”草叶激动得语无伦次,将冰片对着太阳,将光斑聚焦在岩山手臂裸露的皮肤上,“光!太阳的光!被冰片聚在一起…能发热!能烫伤!”

灼热感清晰地传来,岩山猛地缩回手臂,看着皮肤上迅速浮现的小小红点,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太阳光…真的能变成火?!”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秦霄身上。执火者的智慧,能否将这偶然的发现,变成对抗燃料危机的利器?

秦霄的目光,紧紧锁定着草叶手中那块折射着阳光的冰片,以及岩山手臂上那个微小的灼痕。他那双初显清明的眼眸中,骤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如同实质般的**光芒**!那不是反射的阳光,而是源自他灵魂深处的、被触动的知识之火!

“冰…镜…”秦霄的声音依旧缓慢,却带着一种洞悉本质的笃定,“…聚…焦…阳燧…取火…可行!”

“冰镜?阳燧?取火?”岩山迅速抓住核心,“用冰做的镜子?把太阳光聚起来,像钻木一样取火?”

“对!”秦霄肯定地点头,他的思维似乎因这个熟悉的物理现象而变得格外活跃流畅,“…冰…需…透…平…凹…或…凸…焦点…引燃物…黑…易热…”

一连串清晰而关键的指令从秦霄口中艰难却坚定地吐出:

冰要纯净透明,不能有气泡杂质(“透”)。

需要将冰打磨成特定的形状——要么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放大镜),要么是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面镜**(聚光镜)!这样才能将平行的阳光汇聚到一个点(“焦点”)上!

将冰镜对准太阳,调整角度,使反射或折射的光线聚焦成一个最亮最小的光点(焦点),将此焦点对准**引燃物**。

* **引燃物选择:** 引燃物必须是**深色**(吸收光热能力强)、**干燥**、**蓬松**(易于达到燃点)的物质,如黑色炭粉、干燥的苔藓、鸟类的绒羽、或者…**黑色的石头粉末**(呼应目录第158章“盐路血案”的黑石部落?)!

整个部落瞬间被点燃了创造的激情!太阳,那高悬于天、永恒燃烧的巨大火球,它的力量竟然可以被凡人以冰为媒,引落人间?!

**一场原始的光学与热能工程实践轰轰烈烈展开:**

挑选最纯净的溪水,在寒冷的夜晚注入打磨光滑的石槽或宽大的陶盆中,自然冻结成冰板。剔除有气泡和杂质的冰层,只取最核心纯净透明的部分。

* **凸透镜尝试:** 这是相对容易想到的形状。猎手们挑选大块厚冰,先用石斧粗略砍出中间厚边缘薄的圆饼状,然后用最细腻的砂岩蘸水,如同打磨黑曜石箭簇般,极其耐心地、一点点地研磨冰面,力求使冰面形成光滑的凸曲面。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和技巧的过程,冰面极易融化或崩裂。最初的几个“冰凸镜”要么曲面不平整,焦点散乱;要么在研磨过程中碎裂。

* **凹面镜突破:** 在凸透镜尝试受挫时,秦霄用树枝在泥地上画出了一个凹面(碗状)的示意图,并强调“凹…聚光…更强…”。岩山受到启发,尝试将一个半球形的石碗(之前烧陶的试验品)内壁涂上油脂防粘,注入清水冻成凹面冰碗。待冰凝固后小心敲碎石碗,得到了一块天然的凹面冰镜!其聚光效果果然远超粗糙的凸透镜!

3. **支架与瞄准:** 用坚韧的树枝和藤蔓制作出简易的可调节支架,用于固定不同大小的冰镜(尤其是沉重的凹面冰碗),并方便调整角度对准太阳。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