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攻坚与坚守
德军三大方面军在持续推进的征程中,迎面撞上了苏军精心构筑且顽强扞卫的防线,特别是在关键的战略要地和大城市周边,战斗愈发惨烈且旷日持久,每一寸土地都浸满了鲜血,成为了双方意志与力量的角斗场。
南部战场:巴库前的苦战
德军南部方面军一路向巴库挺进,苏军在巴库外围布下了重重铜墙铁壁,其中以甘贾市为核心的防线宛如一座难以逾越的堡垒。甘贾市地势得天独厚,四周山峦环绕,形成天然屏障,苏军在此苦心经营,防御工事错综复杂,犹如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涵盖了坚固的地下掩体、深邃的反坦克壕沟以及星罗棋布的火力点。
德军首次大规模强攻甘贾防线,装甲部队贸然闯入山谷,瞬间陷入苏军精心策划的埋伏圈。苏军巧妙地利用山谷两侧的高地,隐藏了大量的反坦克炮和火箭筒。当德军装甲部队进入山谷后,苏军迅速发动攻击。反坦克炮发出沉闷的吼声,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精准地射向德军坦克。火箭筒手们也纷纷从掩体中探出身子,向德军坦克发射火箭弹。一时间,山谷中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德军坦克在狭窄的山谷中难以施展,有的被直接击中,燃起熊熊大火;有的试图掉头撤退,却被后面的车辆堵住,陷入混乱。与此同时,苏军步兵如猛虎下山,从两侧山坡迅猛冲下,与德军展开近身肉搏。他们手持冲锋枪,呐喊着冲向德军,与德军士兵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战斗。德军虽凭借先进武器装备顽强抵抗,但在苏军的勇猛攻击下,不得不暂作撤退,重新谋划战术。
经过数日的紧张筹备与战略调整,德军决定复刻二战中德军进攻塞瓦斯托波尔的战术,集中强大的火力优势进行突破。他们调来了大量重炮,对甘贾防线展开了连续三天的地毯式炮击。重炮阵地整齐排列,一门门重炮犹如钢铁巨兽,张着黑洞洞的炮口。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重炮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炮弹如雨点般倾泄在甘贾市。炮弹在城市中爆炸,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将建筑物炸得粉碎,尘土和硝烟弥漫在空中,整个城市在炮火中颤抖,仿佛世界末日降临。随后,德军效仿“闪电战”的精髓,装甲部队与步兵紧密协同推进。装甲部队充当先锋,坦克的引擎轰鸣声震得地面都在颤抖,它们以强大的火力压制苏军防线。步兵则如影随形,利用坦克的掩护,小心翼翼地清除残余的苏军火力点。步兵们手持武器,猫着腰,在坦克的身后稳步前进,一旦发现苏军的火力点,便迅速进行攻击。
苏军毫不退缩,他们坚守阵地,在废墟中顽强战斗,充分利用每一处掩体、每一个弹坑作为掩护,向德军猛烈射击。双方在甘贾市的街道上展开了逐屋逐巷的惨烈争夺,恰似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巷战场景。德军凭借丰富战斗经验和先进装备逐步占据上风,但苏军的坚韧抵抗让德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高昂代价。苏军士兵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们毫不畏惧德军的强大火力,在废墟中顽强地抵抗着。有的士兵甚至抱着炸药包,冲向德军的坦克,试图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场鏖战持续了整整两周,德军终于艰难突破甘贾防线,向前推进了20公里,此时距离巴库只剩下335公里。然而,德军在这场战斗中伤亡惨重,诸多部队元气大伤,亟待休整与补充。许多德军士兵在战斗中受伤,被抬下战场,战场上到处都是德军坦克和车辆的残骸。
中部战场:莫斯科前的壁垒
德军中部方面军朝着莫斯科挺近的途中,在奥廖尔市遭遇了苏军固若金汤的防线。奥廖尔作为莫斯科的重要门户,苏军在此集结了重兵与大量精良装备,抱定死守的决心,誓不让德军前进一步。
苏军防线构建极为精巧,由多层防御工事相互嵌套而成,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如钢铁巨兽般矗立,密集的铁丝网纵横交错,广袤的雷区暗藏杀机。城市周边的高地也被苏军牢牢掌控,部署了大量火炮与防空武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德军的进攻从一开始便举步维艰。
德军先发动大规模空中打击,轰炸机如乌云般密集飞过奥廖尔上空,对防线展开轮番轰炸。轰炸机编队整齐地飞行在天空中,投下一枚枚炸弹。炸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冲向苏军的防线。地面上顿时火光冲天,爆炸声此起彼伏。然而,苏军的防御工事异常坚固,许多碉堡在轰炸过后依旧屹立不倒,如同德军进攻道路上的顽固巨石。碉堡内的苏军士兵在轰炸结束后,迅速回到战斗岗位,准备迎接德军的地面进攻。随后,德军装甲部队发动冲锋,试图以钢铁洪流冲垮苏军防线。坦克的履带在地面上碾压,发出巨大的声响,向着苏军防线冲去。但苏军毫不畏惧,以密集火力顽强阻击,其t - 34坦克与德军坦克展开激烈对攻,战场上硝烟弥漫,钢铁碰撞声震耳欲聋,双方陷入僵持。苏军的t - 34坦克虽然在某些性能上不如德军坦克,但苏军士兵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战术,与德军坦克展开了殊死搏斗。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