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 第162章 谁是反贼?

第162章 谁是反贼?(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黑夜如墨,伸手不见五指。

黄幺率领五百士卒,在荒郊野岭中艰难行进,足足绕行了半个月,终于绕到了白波洲的西北方。一路上,没有巍峨的大山,尽是些连绵起伏的小丘陵和平坦的原野。之所以选择如此迂回的路线,便是生怕被官兵察觉踪迹。同样,官兵也忌惮反贼设伏,不敢渡河到此地抢掠,使得临江府城对岸的大片乡村,竟诡异地呈现出一种和平的假象。

悄无声息地摸黑来到江边,五百士兵纷纷脱下衣物,毫不犹豫地跳入江中,朝着对岸的江心洲游去。藤牌手和狼筅兵游得尤为轻松,因为木盾和狼筅皆有浮力,短短一百米的距离,对他们而言如履平地。

成功上岸后,众人又徒步来到江心洲的另一侧。此处河道稍宽,足有两百米,但对于这些熟悉水性的汉子来说,依旧不在话下。

就这样,黄幺率领五百士卒,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了河。这里乃是整个战场附近,双洎河河道最狭窄的地段。

王思任原本早有防备,在此处派驻了三百官兵看守。然而,近来抢掠之风盛行,军官竟带着士兵,纷纷跑去各村抢夺财物,只留下十几个人在江边放哨。

十几个官兵,又怎能看守住七八里长的河道?

离开江边数里地,黄幺寻到一块已经收割完毕的麦田,低声传令:“留几人放哨,其余人等全部休息!”

众人在麦田里酣睡了一个时辰,天光大亮之时,黄幺立刻带人进入村庄。他们所带粮食有限,只能向地主家借粮。

“砰砰砰!”

黄幺用力敲开大门,一位老者颤颤巍巍地走出,苦苦哀求道:“各位军爷,这些日子你们已经来了好几回,老朽家中实在是没有粮食了啊。”

“老丈,”随军宣教使抱拳行礼,“我们乃是大同军,并非那些横征暴敛的官兵。大同军借粮定会归还,我们可以立下字据。至于欺负你们的官兵,待我们吃饱喝足,便去收拾那些狗东西!”

“反……你们是义军?”老者吓得浑身发抖。

宣教使问道:“老丈可有纸笔?我们借粮不多,定会留下字据,日后必定归还。”

在这“敌占区”向地主借粮,李佑向来是不认账的,但此刻却不妨表现得仁义些。

老者生怕反贼杀他全家,只得无奈地又去打开粮仓给粮。

反贼们果然不多拿,一人仅取半斗,并坚持立下字据,随后带上粮食便匆匆离开。自始至终,五百士卒军容严整,没有一人踏进地主家的宅院半步。

目送这些反贼离去,老者哀叹道:“这究竟是什么世道啊?没法活了!”

又行进了半日,中午正在生火做饭之时,哨兵突然前来报告,称发现官兵踪迹。

黄幺赶忙登上小山丘查看,果然看到两三百官军,人人手里都拿着抢掠来的财物。有的士兵甚至推着小车,车上堆满了从乡下抢来的各种财货。

如今官兵那边的军纪,已然彻底失控。

你能去抢,凭什么我不能?于是大小将领们,纷纷带着士兵出去“征粮”,有些倒霉的地主,被反复搜刮了好几次。

这些乃是河南本地招募的士兵,相对而言还算“文明”,若换成外省的客兵,情况只会更糟。那些客兵不仅抢劫钱粮,甚至还会杀人屠村,砍下良民的脑袋,谎称是斩杀的反贼。

一旦此次官兵战败,李懋芳必定会暗示部将杀人,用砍下的脑袋来抵消战败之责。

“吹号!”

“嘟嘟哒,嘟嘟哒嘟哒嘟哒哒哒,嘟嘟嘟嘟嘟嘟呜~~~~~~”

“嘟嘟哒,嘟嘟哒嘟哒嘟哒哒哒,嘟嘟嘟嘟嘟嘟呜~~~~~~”

“杀!”

待官兵从山丘下经过,五百士卒如猛虎下山般蜂拥而出。两三百抢粮官兵,吓得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完全搞不清楚状况。

黄幺一马当先,跑得飞快,连续捅死好几个官兵,一直将他们追入村中。

刚被官兵劫掠过的村民,纷纷紧闭门窗,透过缝隙紧张地观察着外面的情况。见官兵被黄幺带人追杀,他们虽然不敢出声,却在心中暗暗为黄幺叫好。

两百多官兵,被黄幺带人杀死近半,他便不再继续追赶,而是回到刚才的设伏地点,将官兵抢来的粮食,送到村里让农民自行领取。

五百士卒,配备了五个宣教使。

这些宣教使沿着村子大声呼喊:“老表们莫要害怕,我们是李佑先生的大同兵。大同兵不害百姓,是为老百姓做主的。官兵抢来的粮食,就堆在村里的打谷场,谁家被抢了粮,就去那里拿。”

初来乍到,尚未取得农民的信任,他们也只能做到这般地步。

等黄幺带着士卒远去,村民们终于敢走出家门,纷纷跑去打谷场拿回粮食。有人拿得多,有人拿得少,自然又引发了一番争执。

有个少年并未去抢粮,而是朝着黄幺的部队追去,中途还捡起官兵扔掉的一杆长枪。

追了一路,黄幺停下来稍作休息,把这少年叫到跟前:“你跟着我们做什么?”

少年吞吞吐吐地回答:“我……我想跟你们一起打仗。”

“你家里人呢?”黄幺问道。

少年回答说:“爹死了五年,娘也死了三年,两个姐姐都已嫁人。我跟着大伯过日子,可婶婶总是嫌弃我,不管我干多少活,她都要骂我。”

“也是个可怜孩子,”黄幺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答道:“胡定贵,这是我爹给我起的名字,我爹还念过几年书呢。我也识些字,是爹教我的,我还会背《三字经》。”

黄幺笑道:“那好,你今后就跟着我打仗吧。”

在敌后游弋了好几天,黄幺的兵力增加到了536人。有一户人家,老人都已去世,家境贫寒,兄弟三人皆未娶妻,干脆举家投靠了大同军。

此外,他们还取得了不少战绩,前后共杀死官兵400多人,杀得官兵再也不敢来这一带抢劫。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