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 第159章 兵事再起

第159章 兵事再起(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春耕过后,陈留城外校场。

一万三千多农兵,以镇为单位,排队上场进行操练。

只选四千人!

李邦华原本提议挑选正兵三千,但李佑仔细思量后,决定设置四千正兵。

苏珙和他麾下的兄弟们,此刻也站在一旁,看着那些农兵一队一队上场。

“这他娘的是农兵?各州府的常备军也不过如此!”严九目瞪口呆。

苏珙同样无比震撼,眼前这些农兵,队列整齐,变阵时井然有序,而且纪律严明,充满蓬勃朝气。

苏珙手下的兄弟们,个个都有些武艺。若与农兵一对一较量,或许能取胜。但若是十对十,恐怕会被杀得丢盔弃甲。

“这样的士卒,竟有一万三千多人?”王锋惊骇不已。

苏如鹤解释道:“眼前这几队,都是陈留县的老兵,自然精悍非常。匡县、鄢陵县的新兵,操练时日尚短,表现肯定要逊色许多。”

王锋问道:“陈留老兵有多少?”

“六千左右。”苏如鹤回答。

“几日一操?”王锋又问。

苏如鹤解释说:“农忙之时不操练,农闲之时天天操练,就在各自村中练习,每村都有一名军官指导。”

大唐官兵的操练习惯,通常是新兵招募后,花一两个月时间严加操练,熟悉号令和军阵。此后便松懈下来,五日一操就算是精兵,十日一操较为常见,一月一操也勉强说得过去,甚至还有半年一操的!

王锋惋惜道:“唉,如此精兵,竟有六千,可惜只能选出一千。”

“等扩军之后就好了。”苏如鹤也面露心疼之色。

这次征召全职正兵,不能只看士兵素质,还要按地域进行征募:陈留一千,匡县一千,鄢陵一千,颍上降兵一千(全为弓兵)。

鄢陵县的农兵编练时间最晚,加起来只训练了两三个月,与普通乡勇相差无几,但也必须征召一千人。

若只征召陈留县的精锐农兵,一来容易形成军中派系,二来会严重减少陈留县农村的壮劳力。

接下来,轮到匡县农兵出场,果然表现差了许多,但依旧能胜过官府的乡勇。

直至鄢陵县农兵出操,场面可谓混乱不堪,列队时还算整齐,一旦变阵便状况百出。

李邦华叹息道:“只能从矮子里拔将军了,此次出兵以陈留老兵为主,以匡县士卒为辅,鄢陵兵还是拿去守城吧。”

最后选兵,以村为单位挑选,只挑部分表现最佳的。

在农兵转正兵时,农兵军官转为正式军职,军饷按军职提升。若有未选中的农兵军官,依旧保留其军职,但这种军职并非正式。

没被选上的陈留老兵满心不爽,自认为比鄢陵的弱兵强百倍,李佑只能派宣教官去安抚军心。

足足挑选了三天,四千正兵终于选定。

军旗稍有改动,依旧是靛蓝色棉布,旗面上绣了“天下大同”四个字。

苏珙和他的兄弟们,被打散编入各部。

若再加上李佑的亲兵“虎贲军”,以及军法官、宣教官、水师官兵等等,正兵实际上已超过5000人。

三县之地,要养活五千多正兵,军费开支堪称惊人!

总是能立下战功的吴勇,因前段时间立功,此次升任“虎贲军”队长,手下管辖三个十人队。

被迫充当向导,带领李佑奇袭颍上军营的熊耀,因他属于弓兵这种技术兵种,且本身也是军官,此次被提拔为哨官,手下管辖九个十人队。

苏珙同样担任弓兵哨官,他练过射箭,虽说管辖九个十人队,算上底层军官,实则统兵一百。

统兵一百,也算是个百人将了,苏珙只能如此自我安慰。

整编正兵完毕,没选上的农兵,留下两千精锐待命,其余全部返乡。这些农兵也要坚持操练,一旦遭遇大规模官兵围剿,李佑随时可能迅速集结上万人参战!

接下来半个月,全部正兵和两千农兵在校场操练,主要练习与弓兵的配合。

四月底,誓师出征。

先遣水师假扮商船,运送李佑的亲兵前往尉氏县。

前些日子举族投效的刘氏,有个秀才叫刘同予,如今任职军中文书。刘同予身着华贵服饰假扮富商,张铁牛、刘柱等人扮成家奴,竟只花了五钱银子,就买通守城门的士卒进入城中。

“杀!”

张铁牛从箱子里拿出斧头,刘柱抽出钢刀,在城门口一阵砍杀。

就连秀才刘同予,也拔出文士剑加入战斗。

一共十多人,竟然就这样占据了城门,“商船”上埋伏的虎贲军立即赶来增援。

由于李佑声势浩大,周边诸县的知县,都像模像样地募兵守城。

但全是徒有其表!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