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 第157章 内政调整

第157章 内政调整(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苏如兰说道:“郑举人的侄女,我也托人打听过了。今年十五岁,端庄秀丽,知书达理,还擅长诗词绘画。”

李佑当即同意:“这确实是良配!”

苏如鹤坐在一旁,傻笑着。他对女子要求并不高,只要长相过得去就行,一门心思都扑在干大事上。

次日,李佑派遣宣教团和基层官员,陪同苏珙回去接收天河镇。

若算上两岸的大山,天河镇面积不小,但耕地却少得可怜。

苏珙的女婿杨丰粟,若能积极配合分田工作,且事情办得漂亮,李佑可以任命他为天河镇镇长。如此,陈留县便有了九个镇,而天河镇是最穷的一个,90%的耕地都是贫瘠的山地,今后恐怕得以红薯等耐旱作物为主食。

经过开会讨论,众人都觉得,一个县管辖九个镇太多了,基层官吏的俸禄开支负担不起。

于是对陈留县的行政区划进行微调,将其中一个镇拆解为四部分,分别并入相邻的镇。该镇的官吏,全部送到清风书院进修,等待分配到新扩张的地盘任职。

如此,李佑终于掌控了陈留县全境,同时保持陈留县八个镇的行政区规划。

随即,将军府也做出调整,架构如下——

将军署。

秘书院,吏选司,政务司,宣教司,财务司,军务司,刑名司,廉政司,工务司,兵事院。

秘书院自然是李佑的秘书机构,设有三大秘书首领,下面还有一些文职人员。他们只对李佑负责,但不能干涉各司事务,与唐朝的中书省有本质区别。

古代便已有“秘书”一词,李佑也懒得更改称呼,直接沿用。

吏选司,相当于吏部,由张守义掌管。

政务司,以前由李邦华掌管,现在提拔陈留知县黄顺甫,担任政务司司长。宣教司,相当于礼部,由陈寿郎掌管。

财务司,相当于唐朝的度支,由苏爽掌管。

军务司,相当于兵部,由李邦华掌管。

刑名司,相当于刑部,提拔鄢陵知县左孝良,担任刑名司司长。

廉政司,相当于御史台,由萧焕掌管。

工务司,相当于工部,由陆羽掌管。

兵事院,相当于十六卫,由苏如鹤掌管。

至于王锋,担任军务司下辖军备局主事。

这架构看似庞大,好在目前地盘有限,官吏数量也不算繁杂。

但以现有的三县之地,肯定难以维持,毕竟还有众多镇级官吏的俸禄要发放,必须扩大地盘才能支撑得起。

就如同大唐朝廷,难道不想更好地统治基层吗?

只是官员增多,俸禄开支也会大幅增加啊!

李佑至少还得把地盘扩大一倍,财政状况才能稍有缓和。

甚至,有人觉得镇级机构还是过多,应该把陈留县缩减为六个镇,把匡县缩减为五个镇。

这个提议并非玩笑,包括李佑本人在内,都曾认真思考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农业社会,确实养不起过于庞大的官僚阶层。之前正兵数量少,还勉强能够承担,如今三千正兵按月领取饷银,瞬间就让李佑的财政紧张起来。

将军府刚刚完成调整,一个老者就带着全族士子前来拜见。“老朽刘应魁,拜见将军!”

“老先生快快请起。”

刘应魁指着身后的族人说:“我刘氏族人,皆愿为将军效力。虽无举人,却有秀才五人,童生十二人,其余皆为学童。”

李佑笑道:“让他们都到大同书院来吧,等春耕过后,我自会安排。”

刘应魁又说:“刘同升是老朽的侄子,他举家逃走,与我这一房并无关联,请将军不要介意。”

“老先生放心,我不会搞株连之事。”李佑说道。

刘应魁接着说:“这些刘家士子,将军可随意差遣,哪怕是做小吏也无妨。我已经告诫他们,将军用人自有章法,只要认真办事,将军必定不会亏待。”

李佑笑道:“老先生深明大义……本人才疏学浅,字也写得不好,就献丑写一幅字。”

“多谢将军赐字。”刘应魁大喜。

李佑挥毫写下四个字“有德之家”,写什么内容倒不重要,即便写“今日加餐”也无不可。

刘同升举家带着钱财逃跑,刘应魁却把全族士子送来投靠,看来对这些大族不能一概而论啊。

主要还是前几日那件案子,李佑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刘应魁愿意表明立场,认可李佑的手段。李佑表现得越强硬,他就越信服,认为刘家能够借此获得从龙之功。

当然,对此深恶痛绝的也大有人在,昨天又有士绅举家逃离了。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