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千守城士卒,多半是府城周边的,过年期间被拉去守城,肯定怨声载道。
李佑走到刘福全面前:“你是弓弩兵的什长?”
“是。”刘福全回答。
李佑问道:“工匠里有多少练过弓弩的?”
“只有百来个。”刘福全说。
“其他弓弩兵呢?”李佑又问。
刘福全说道:“分散在各乡。”
有些乡距离较远,大年初四聚兵,也是考虑到路途往返,五天时间完成集结,效率已经颇高。
这个节度使王铎,打仗能力暂且不论,练兵确实有一套。李佑没有再追问军事方面的事,而是带着亲卫,前往查看作坊。
麾下军官则组织那些俘虏,收拾家当准备一同带走。不管有没有当过兵,全都要带回陈留,李佑的地盘也有适合烧制的黏土,正缺大量工匠来发展陶瓷烧制产业。
来到一处私营作坊,老板和管事都已逃走,李佑捡起一件烧制的陶器查看,发现工艺粗糙,品质不佳。
一眼便能看出,与邢窑、越窑等名窑的产品相差甚远。
“这东西卖到哪里?”李佑问道。
一个没来得及逃走的私营作坊伙计说:“有商贾前来收购,装船运往江南一带,听说还要转卖到海外。”
原来是出口产品,想来这些粗劣的陶器,运到海外或许也能卖出不错的价钱。
李佑继续前行几十步,指着一个长满荒草的窑洞问:“这个怎么废弃了?”
伙计赶忙跑进窑洞,拿出一块特殊的城砖:“这是太宗皇帝修筑洛阳宫城剩下的,堆在这里两百多年了,也没有哪个官府敢擅自使用。”
“这种城砖还剩很多?”李佑问道。
伙计回答:“这附近有几十座砖窑,窑洞里都堆着这种城砖。不敢丢弃,也不敢随意使用,就一直放在那里。”
这种特殊城砖烧制工艺精湛,质地坚硬,李佑心想日后若要修筑城池,便可来取用。
三千军士轮流休息,中午时找本镇的大户开仓取粮,一直休整到第二天(大年三十),李佑终于带着工匠及家属近四千人,大摇大摆地离开小镇。
“回县城过年了!”李佑让士兵们大声呼喊,众人欢笑高歌,而那些工匠们却个个愁眉苦脸。
走出几里地后,李佑突然分兵进山。
他派五百士卒,押着工匠和家属前往匡县县城,自己则带领二千五百士兵迂回前行。
家属最多且当过兵的三个工匠,被李佑留下充当向导。
大年三十,李佑在山中度过。
中午吃的是干粮就咸菜,李佑一路抱拳,走到士兵面前,不停地说着:“过年好,过年好!”
“大帅过年好!”士兵们纷纷回应。
大过年的却跑到山里,难免有些士兵心中不满。但李佑挨个问候新年,足足喊了上千声过年好,士兵们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
白天为避免暴露行踪,不敢行军,众人找来枯枝枯草铺垫,上面再铺上棉被休息。
夜晚则顶着冷风赶路,即便有士兵感冒发烧,也必须跟上队伍。沿途皆是黄河故道边缘的丘陵地形,雪融化到脚脖子的深度后,行军变得相对方便。
刘福全是三个向导之一,他们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李佑有言在先,此次若兵败,就把他们留在县城的家人全部杀光!
“将军,前面就是望龙岭,节度使的练兵场设在山下。”刘福全指着前方说道。
一路昼伏夜行,走走停停,李佑抵达预定的藏兵地点时,才大年初二的下午,王节度使还未完成聚兵。
派出哨探扮成樵夫下山,去城外卖柴,转了一圈后回来。
李佑初步掌握了军情,滑州府城的守军已达上千人,但望龙岭下的校场和军营此刻是空的,王铎的士兵全部在城里吃住。
李佑只能继续留在山中休整,顺便制作用于夜袭的火把。
士兵们拆下绑腿,放在怀里捂干。等行动前,再绑在木棍上制成火把,离开小镇时,还搜集了许多桐油,用于制作点火之物。
大年初三,探子回来禀报。
府城外有许多船只,正在装载粮食,那是王节度使出兵的军粮。
从船只数量来看,肯定不够三千士兵乘船。多半是物资走水路,士兵沿河步行前进,即便遭遇埋伏,运粮船也能迅速逃走。
而且,望龙岭下的军营,已经开始住进士兵。
大年初四,探子再次回报。
军营里的士卒,远远不止三千,可能有五六千人。
李佑此刻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在河边半路设伏,二是直接夜袭其军营。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