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推论出有一个永恒不变的、非感性的实体,作为一切运动的第一发动者,
实际上指的就是神。亚里士多德最终在神的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他认
为,神的活动是理论科学之“自我实施”的最佳典范,神是“思想的思想”,
是宇宙万物的最初的动因和最终的目的。
精彩篇章推荐
1.卷一章三论述了四因说,宇宙万物都具有四因,即质料因,形式
因,动力因,目的因。
2.卷十二章十论善,善在宇宙间**于万物之上,为万物作安排,
是根本的原因。
精彩语言辑录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真理像谚语的门户,没有人会错入,以此为喻,则学问不难。
同样属性在同一情况下不能同时属于又不属于同一主题。
现存各物必出于先在各物。
一个部分,可以是形式,或是形式与物质的结合体,或是物质的
部分。
一事物的真相就在这事物的本身。
一切潜能或如感觉,秉于内涵,或如吹笛得之于实习,或如艺术
得之于研究;凡由实习与理知所得的潜能,必先经操练。非理知潜能之
内涵于蕴受者,不假操练而自备。
由于思想活动,理性才获其至善。
各级差异的系列,溯到其全异处便抵达这系列的终点,终极以外,
更无事物;一切事物既尽包于两极之间,故以终为全,既称为“全”,
便无所仅于它物了。
纯粹理性批判
作者:德康德
成书时间:1781年
类别:外国哲学
版本推荐: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版
书海领航
纯粹理性批判是18世纪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撰写的一部认识论
巨著。康德是一位有着苏格兰血统的皮匠的儿子,1724年,出生于东普鲁士
柯尼斯堡一个虔诚的教徒家庭,并在这个天光阴暗,单调乏味的滨海小镇度
过了他漫长的一生。
康德1622岁时就读于柯尼斯堡大学,在温文尔雅的学校气氛和平静如
水的环境中学习牛顿的物理学和沃尔夫哲学,这使他对生活的态度更加严
肃。他完成大学学业并获博士学位后成为母校的一名低级教师。此后他潜心
自然科学研究,教学著书,声望日隆,1755年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
提出不同于牛顿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学说,在自然科学界引起轰动。1770年
后,他转向哲学研究。浓郁的宗教家庭气氛和严肃的生活态度成为他哲学的
重要背景之一,使他热切地感到有必要巩固基督教信仰的基础。而随着统治
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四分五裂和新型现代国家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出
现,更使他迫切地感到需要为人们建立一个最完善的道德法则世界。
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努力的钻研终于使他于1781年发表了纯粹理性批
判这一巨型哲学著作。在这部最重要的著作中,康德承担了为数学和物理
学的严密性和确定性辩护的任务,他高举理性的火炬,猛烈地批判了长期以
来弥漫于欧洲的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体系,以及桎梏人们思想的封
建神学,以至于在这次批判之后,“那种被叫做形而上学的东西,可以说已
经连根拔掉,从科学的行列里消失了。”1788年,康德发表实践理性批判,
论证宗教信仰的合理性,证实道德法则的理性的确定性和普遍性。在1790
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详细论述了他的美学理论。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