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天六月,孙皓开始修建显明宫。(《太康三年地记》里说:吴国有太初宫,方圆三百丈,是孙权修建的;显明宫方圆五百丈,是孙皓建造的。为了避晋朝的忌讳,所以改名叫显明。《江表传》记载:孙皓修建新宫时,俸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都得亲自进山监督伐木。他还拆毁各个军营,大肆扩建园林,堆土造山、修建楼观,把各种精巧技艺都用遍了,工程耗费的钱财要用亿万来计算。陆凯极力劝谏,孙皓根本不听。)
冬天十二月,孙皓搬进了新宫殿。这一年,朝廷从豫章、庐陵、长沙三个郡里分出一部分土地,设立了安成郡。
宝鼎三年(公元 268 年)春天二月,孙皓任命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为司徒、司空。(《吴书》里说:当初丁固担任尚书时,梦见有松树长在自己肚子上,他对别人说:“‘松’字拆开是‘十八公’,十八年后,我大概能当公侯吧!” 后来果然像梦中那样应验了。)
秋天九月,孙皓出兵东关,丁奉率军打到合肥。这一年,孙皓派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修则等人进军攻打交址,却被晋朝将领毛炅等人打败,刘俊、修则都战死了,残兵溃散后退回合浦。
建衡元年(公元 269 年)春天正月,孙皓立儿子孙瑾为太子,还封了淮阳王、东平王。
冬天十月,孙皓改年号为建衡,大赦天下。十一月,左丞相陆凯去世。孙皓派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陶璜从荆州出发,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走海路,都到合浦去攻打交址。
建衡二年(公元 270 年)春天,万彧回到建业。李勖因为建安那条路不好走,杀了向导将领冯斐,带着军队回来了。
三月,天降大火,烧毁了一万多家房屋,烧死了七百人。
夏天四月,左大司马施绩去世。殿中列将何定说:“少府李勖无辜杀害冯斐,还擅自撤军回来。” 李勖和徐存的家属都被处死。
秋天九月,何定率领五千士兵到夏口打猎。都督孙秀投奔了晋朝。这一年,朝廷大赦天下。
建衡三年(公元 271 年)春天正月月底,孙皓发动大批军队从华里出兵,他的母亲和妃妾们都跟着同行,东观令华核等人极力劝阻,孙皓才下令撤军。(《江表传》里说:起初丹杨人刁玄出使蜀国,得到了司马徽和刘廙谈论命运历数的文章。刁玄伪造添加了一些内容来欺骗吴国人,说:“黄色的旗帜、紫色的车盖出现在东南方,最终拥有天下的,会是荆州、扬州的君主吧!” 后来又有从中原投降过来的人,说寿春一带流传童谣:“吴天子会登基。” 孙皓听说后,高兴地说:“这是天命啊!” 当即带着他的母亲、妻子、儿女以及后宫几千人,从牛渚走陆路向西进发,说要坐着青色车盖的车子进入洛阳,来顺应天命。路上遇到大雪,道路塌陷损坏,士兵们穿着铠甲、拿着兵器,一百人一起拉一辆车,冻得快要死了。士兵们实在受不了,都说:“要是遇到敌人,我们就倒戈投降。” 孙皓听到这话,才下令返回。)
这一年,虞汜、陶璜打败了交址的晋军,活捉并杀死了晋朝设置的守将,九真、日南都重新归属于吴国。(《汉晋春秋》记载:起初霍弋派杨稷、毛炅等人驻守交址,和他们发誓说:“如果敌人包围城池,没到一百天就投降的,家属要被处死;如果超过一百天而城池被攻破的,刺史承担罪责。” 杨稷等人守城不到一百天,粮食就吃光了,向陶璜请求投降。陶璜不答应,反而给他们粮食让他们继续守城。吴国人都劝谏陶璜,陶璜说:“霍弋已经死了,不会有人来救援他们了,我们可以等他们粮食耗尽,然后再接受投降,这样能让他们投降没有罪责,而我们夺取城池有理有据,对内能教化百姓,对外能安抚邻国,不是很好吗!” 杨稷、毛炅粮食耗尽,救援也没到,就只好投降了。《华阳国志》说:杨稷是犍为人,毛炅是建宁人。杨稷等人在城里粮食吃完,死了一半的人,将军王约反叛投降,吴国人得以进入城中,活捉了杨稷、毛炅,把他们都囚禁起来。孙皓派人把杨稷押送到都城,杨稷到了合浦,吐血而死。晋朝追赠他为交州刺史。当初,毛炅和吴军作战时,杀了吴军前部督修则。陶璜等人因为毛炅勇猛,想赦免他。但修则的儿子修允坚决要求杀了毛炅,毛炅也不肯向陶璜等人屈服,陶璜等人很生气,把毛炅绑着当面质问他,说:“晋朝的贼寇!” 毛炅厉声骂道:“吴地的狗,谁才是贼寇?” 吴国人活生生剖开他的肚子,修允割下他的心肝,骂道:“看你还敢作乱吗?” 毛炅还是骂个不停,说:“我还想斩了你家孙皓,你父亲不过是条死狗!” 之后毛炅才被杀死。晋武帝听说后很同情他,立即下诏让毛炅的长子继承爵位,其余三个儿子都封为关内侯。这和《汉晋春秋》的说法不一样。)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