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麻黄的临床使用证

麻黄的临床使用证(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属寒哮或热哮实证,无汗、喘促明显者);

- 喘息型支气管炎(咳嗽伴喘息、痰多,属寒或热邪壅肺者);

- 普通感冒或流感(风寒型,表现为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者)。

2. 泌尿系统疾病

- 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水肿明显,伴恶寒发热、小便减少,属“风水证”者)。

3. 其他

- 寒湿痹证(如风湿性关节炎,属寒邪偏盛、关节疼痛剧烈、无汗者),通过“发汗祛湿”缓解疼痛(需配伍独活、威灵仙等)。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临床关键)

1. 绝对禁忌:

- 表虚有汗者(如桂枝汤证)禁用(避免发汗太过伤阳气);

- 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甲亢患者(麻黄碱收缩血管、兴奋中枢,可能加重病情);

- 孕妇、哺乳期女性(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儿);

- 阴虚火旺者(如潮热盗汗、口干舌燥)禁用(麻黄温燥,易伤阴液)。

2. 剂量与疗程:

- 成人煎服常用量3~10g(麻黄汤中多为9g),外用适量(如配伍生姜煮水泡脚治风寒感冒);

- 需“中病即止”,发汗后即停药,避免长期使用(防耗气伤阴)。

3. 配伍减毒:

- 与桂枝配伍(麻黄汤):增强解表之力,但需注意发汗强度;

- 与石膏配伍(麻杏石甘汤):制约麻黄温燥之性,适用于热证;

- 与甘草配伍:缓和麻黄峻烈之性,减少心悸等不良反应。

综上,麻黄的临床应用核心是“辨证准确”,仅适用于“实证、表证、寒证或热证初起”,且必须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具体证候配伍使用,严禁自行用药,以规避安全风险。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