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火遍全国大学(求
【大国崛起】火遍全国大学(求月票)
对于寇魁阁能借助《论安南经济重心》这份稿件立功,李长河确实不觉得都是他的功劳。
他当时只是提出来了这个思路,最后的活都是寇魁阁他们做的。
甚至能投到军队内部的刊物上,也是寇魁阁借助他军队系统的渠道,而不是李长河的渠道。
也正是在军队内部的刊物上,或许才被高层的决策者看到,然后有了后续。
所以这事,寇魁阁虽然觉得不太好意思,但是李长河真无所谓。
李长河今年的目标,就是把【大国崛起】搞出来。
去年下半学期,在北大五四文学社《未名湖》的刺激下,政经系的学子也跟着搞了一份自己的杂志《学友》
而李长河当时就把《大国崛起》的构思安排在了《学友》上面。
他构思的《大国崛起》,跟前世央视拍的纪录片已经完全不同了,相比较于央视纪录片的历史属性,李长河更想做的是通过经济数据去展示这些国家资本积累的过程。
而之所以把这个构思放在《学友》,并不是他一个人完不成。
而是他想借着这个机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通过对《大国崛起》这个系列的创作,来对西方有着更客观的认知。
甚至于他还想以后,把《大国崛起》这个系列,做成一个在北大代代相传的,让北大学生开眼看世界的读物。
所以《学友》杂志李长河没担任什么职位,但是《学友》设置了一个大国崛起的专栏,李长河担任了主审的工作。
所有尝试写【大国崛起】这些系列的同学,写出来的稿子,都会交给李长河主审。
而迄今为止,好多同学都写了一份初稿了,递给李长河这边,一份都没通过。
虽然他们在经济系,有一定的经济数据支撑,但是相对来说,写的还是太浅薄了,没有形成一条逻辑链条。
“长河,你对《大国崛起》这个专栏要求太高了,最重要的是,很多同学也是的话,我觉得会非常的精彩。”
老陶这时候满是激动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我特么知道该怎么写了,长河,等着,我很快就会给你一篇德国的”
“我也明白了,日本篇我感觉有方向了。”
“这稿子拿订书机订好,我去给刘伟他们看看,让他们都学一下。”
老陶这时候兴奋的说道。
“别给我弄丢了”
“我特么可不想再写,负责美工的李少民还专门找来了沙俄地图,按照书上的图片,给李长河的文字内容画上了几张地图,如此一来,更加的明确直白。
就这样,在三月中旬的时候,《学友》本年度第一期发刊了。
虽然这杂志做的很简陋,没有市面上那些杂志精美,油印的有些地方也模糊。
但是一发刊,还是引来了经济系很多同学的关注,即便是有些看过李长河文稿的同学,也掏钱买了一份。
如此,又过了一周,李长河正跟海文他们在篮球场打球。
“长河,好消息,好消息啊!”
篮球场上,李长河刚打完篮球下来,王建便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怎么了?老王”
李长河擦了擦头上的汗,冲王建问道。
“咱们的《学友》火了。”
“我知道啊,之前不就火了嘛,好多同学都买!”
李长河不以为意的说道。
“不,不是,怪我没说明白!”
“长河,不是在咱们学校火了,而是火出学校了。”
“咱们的《学友》杂志,被有的同学送到清华,送到人大,甚至送到了南开,厦大,武大那边。”
“好多学校的经济系学生会都拍电报过来,要向我们采购杂志,让我们发货。”
“加起来,要两千多份呢!”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