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方剂杂论 > 第64章 参苓白术散

第64章 参苓白术散(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霜降辰时,粟特商人哈桑的琉璃眼映着药柜浮光。他腹大如鼓的异象引得砂仁蔻仁乱颤:\"此等浊气,当以霹雳手段破之!\"

桔梗拨动角音弦探查,琵琶忽发裂帛之声:\"手太阴经气断绝!\"众人惊视患者云门穴,见青黑之气如蛛网蔓延。白扁豆化出焦香金身突入中脘,却被反震出裂纹:\"非食积!此乃《诸病源候论》所言'水毒气结'!\"

莲子引离火入络,火光中惊现脾络间游走的紫黑斑块:\"湿毒入血成瘀,已犯膜原!\"砂仁嗅到腐鼠般气息,突然想起《岭南卫生方》:\"此瘴疠之气!需佐以...\"话音未落,哈桑突然七窍渗黑血,惊得薏苡仁打翻生熟两种药篓。

危急时刻,始终沉默的桔梗突然撕破青衫。胸前桔梗花纹化作舟楫图腾:\"《本草衍义》谓我'开胸膈滞气',今日便作引经报使!\"他携砂仁香气直冲肺俞,却在华盖穴遭遇毒瘀屏障。

白术见状掷出麸炒苍术:\"燥可胜湿!\"苍术籽遇毒血竟生根抽芽,将瘀块包裹成茧。薏苡仁趁机展生用利水之能,清稀毒水从患者十宣穴涌出。莲子突然将莲心火种投入茧中:\"离火煅苍术,正合'伏火燥湿'之法!\"

当最后一丝黑气从百会穴散出时,太医署快马恰好送来古籍残卷。山药展开《金匮要略》虚劳篇,忽见\"四季脾旺不受邪\"句泛出金光。桔梗指着《小儿药证直诀》异功散方:\"钱乙在此方中独缺我,故其治咳之力...\"

甘草突然惊呼:\"此残卷笔迹!\"众人围观的\"参苓白术散原始方\"赫然写着:\"人参、茯苓、白术各三两,余药皆无\"。残卷中飘出李东垣虚影:\"后世可知?此方初成时,老夫本欲...\"话音突然被罡风截断。

残卷飘落处,人参的白玉须突然生出金线纹路。茯苓的衣袂无风自动,显出六十四卦水纹。最奇的是砂仁,其草果串竟随患者舌苔厚薄自动增减蔻仁数量。

\"道器合一!\"大枣望着自己可随证候虚实调节甜度的枣肉惊呼。此时梁柱上《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篆文突然脱落,露出下层斑驳的\"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正是仲景真迹。

西域驼铃再次响起时,众药君皆感应到北方有故人将至。而太医署送来的第三个青铜药匣,锁孔形状竟与甘草根须上的鳞状纹完全契合...

大雪压折竹枝的黎明,太医署青铜药匣在晨光中泛起铜绿。甘草根须触到锁孔鳞纹的刹那,匣内《神农本草经》残篇突然浮空,十八反歌诀化作赤色锁链缠住众药君。

\"诸药配伍禁忌,非绝对之理。\"李东垣虚影从残卷踏出,指着缠绕人参的藜芦锁链:\"当年老夫亲见仲景用甘草配甘遂治留饮,所谓相反相激...\"话音未落,北方游牧患者乌兰哈达破门而入,羊皮袍上凝着冰碴。

乌兰哈达舌苔白腻如积雪,腹中水声漉漉。砂仁嗅到他身上的腐乳气息,蔻仁迸出火星:\"此寒湿直中太阴,当用我草果温破...\"白术却按住他手腕:\"且慢!他目眦红丝如蛛网,此乃燥热伏于厥阴!\"

争执间,药师突然惊呼。但见参苓白术散在药釜中分层:白术苍术沉底如礁石,砂仁薏苡悬浮若浮萍。茯苓轻触药汤,六十四卦衣袂显出坎卦:\"此方水土不服,需调升降...\"

危急时刻,人参参须金纹大盛。根须探入《金匮要略》残卷\"痰饮篇\",竟将仲景真言\"温药和之\"四字炼成金针。茯苓衣袂坎卦化水,白术掌中苍术生火,水火交融间,药汤重现甘淡微黄。

\"妙哉!\"李东垣虚影抚掌,\"白术得茯苓则不燥,茯苓得白术则不寒,此正合...\"他突然指向北方患者:\"小子们看真!\"乌兰哈达太溪穴处,竟有冰火双纹缠绕。

甘草突然挣断甘遂锁链,国老杖点向患者膻中:\"《普济方》载海藻玉壶汤用甘草反海藻,正取其激荡之力!\"说罢引甘遂之气入经,却用大枣甘缓守中。患者呕出黑水如墨,腰腹骤瘦三寸。

残卷此时迸发金光,十八反歌诀重组为\"相反相成\"四字。桔梗抱琴长笑:\"昔年徐灵胎言'用药如用兵',今日始知其意!\"五音重调间,他竟将药性引向手太阳经,化解肩背凝寒。

当参苓白术散最终凝成玉色药丸时,众药君本体与灵识彻底交融。人参须随补气需求伸缩自如,茯苓衣能示湿浊浓度变幻透明度,砂仁香气可随病位深浅调节挥发速率。梁柱上\"阴平阳秘\"篆文重耀金光,将太医署残卷炼为齑粉。

西域驼铃再响时,哈桑携治愈的粟特商队献上琉璃药瓶。瓶身铭文正是参苓白术散全方,而瓶中药丸竟随四时变换剂量比例。李东垣虚影含笑消散,最后一丝金光没入《方剂学》扉页的君臣佐使图中。

————————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 薏苡仁一斤 缩砂仁一斤 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 白茯苓二斤 人参去芦,二斤 甘草炒,二斤 白术二斤 山药二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10g;亦可作汤剂,加大枣3枚,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亦可用治肺脾气虚,痰湿咳嗽。

【证治机理】证乃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脾主运,化水湿,脾虚水湿不运,阻滞中焦,气机不畅,则胸脘痞闷;下迫大肠,则肠鸣泄泻;脾虚肌肉乏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为脾虚湿盛之征。治当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方解】人参大补脾胃之气,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共为君药。山药、莲子肉既能健脾,又有涩肠止泻之功,助参、术健脾益气,兼以厚肠止泻;白扁豆健脾化湿,薏苡仁健脾渗湿,二药助术、苓健脾助运,渗湿止泻,共为臣药。佐以砂仁芳香醒脾,行气和胃,既助除湿之力,又畅达气机;桔梗宣开肺气,通利水道,并能载药上行,以益肺气而成培土生金之功。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用为使药。本方是治疗脾虚湿盛泄泻之常用方。后世亦有称本方为脾肺双补之剂,用于肺脾气虚之久咳证。

《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者。

【配伍特点】主以甘温补脾,纳芳化渗湿以助运止泻,佐引药入肺以培土生金。

【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