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心理学的故事 > 第35节

第35节(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另外,斯金纳还可以调节这只箱子,使其按各种方式来模仿现实世界里强化或者没有强化行为的许多情况。比如,他可以研究当动物定期受奖励时如何学会反应;已经学会的反应是如何在奖励突然中断时消失的;当奖励按照时间间隔比如每按动四下来一次间歇性地投放时,它是怎样影响学习和反应消除的;当奖励不定期投放时会有什么影响;按压横杆得出混合结果时比如一次奖励跟着一次电击会有什么影响,等等。在每种情况下,数据得出的曲线会显示在这各种情况之下行为的获取和消除频率。

斯金纳从这些曲线里形成了若干的原理,这些原理增进了人们对老鼠行为的理解,还有对人的行为的理解。有一个例子是,他发现部分强化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效果。食物偶尔或者不定期投放,老鼠经计划训练后,会坚持不断地按压横杆,哪怕投放饲料的装置已经完全关掉了。它们学习的行为比一些在定期间歇投放的强化中训练出来的老鼠更不太容易消除。有人把这个比作在赌场玩老虎机的赌徒行为:老鼠和赌徒都没有办法预测下一次的强化什么时候到来,但是,因为习惯于偶尔得一些奖励,他们都会坚持不断地试下去,以期望在下一次尝试中得奖。

可是,斯金纳最为重要的贡献却是他的“操作性条件形成”,光是为这一点,他就值得在心理学的名誉大厅里享受一把永久的座椅。

在“经典的”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形成中,动物对食物的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被变成对以前属于中性的刺激节拍器或者铃铛的声音的条件反射;行为改变的关键因素是新的刺激。

在“工具型”桑代克式的的条件形成中,行为变化的关键因素是反应,而不是刺激。中性的反应在随机性的获取食物过程中碰巧踩在踏板上被奖励食物,并成为学习得来的行为,它能够达到以前没有过的目的。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形成是工具型条件形成的重要发展。动物为无论什么目的而进行的任何随机活动,都可以被看作以某种方式对环境的“操作,”因此,按斯金纳的说法,也可以是一个“操作动作”,奖励这个活动会产生操作条件形成。通过对一系列小型随机活动一个一个的奖励,实验者可以给动物的行为“定型”,直到它采取不是其本来的或者自然技能的一部分的行动。

下面这个例子,是斯金纳如何使一只鸽子的行为定型的,在一只斯金纳箱子里,与箱壁齐平的地方放着一块彩色的小塑料圆盘,他要让鸽子啄那个盘子:

我们首先在鸽子从箱子里面的任何地点朝这个点即盘子的方向稍稍转动身体的时候给它喂食。这会增加这种行为的频率。然后,我们不再强化奖励,直到有朝这个方向稍稍的转动为止。这又一次在没有产生新的单元的情况下改变了行为的普通分配。接着,我们继续在它越来越靠近这个点的时候进行强化,然后只在它的头朝这个点轻轻移动时强化,最后,只在它的头实际上碰到这个点时才给奖励。

按照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建立复杂的操作动作,否则,它是这种有机体的全部技能里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通过强化一系列连续的靠近动作,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出对某个非常高的机率的罕见的反应从箱子任何一个地点向这个点的转动,向它走近,抬起头来,和向这个点啄动的全套动作,看起来就好像是行为大生的功能单元,可是,它是由一个连续的区别性强化过程在无区别性的行为中建立起来的。

其它一些实验人利用斯金纳的技巧建立起了奇特得多的行为。有人教会一只兔子捡起一枚硬币含在口里,然后扔进一只小猪聚钱盒里。还有人教会一头名叫普里西拉的猪打开电视,捡起脏衣服并扔进一只大蓝子里去,还用吸尘器吸地。

斯金纳把对其鸽子的操作训练比作孩子学会说话、唱歌、玩游戏和在一定的时候学会一切的成年行为。在他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于利用操作性条件形成,把一些简单行为的细小连接点连接起来的一长串行为的集合。人们不妨把它叫做对人类直立人行为的勃起肌组现即一个没有意识的机器人,由从无数没有意义的小单位中得出来的操作性条件形成组合而成。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