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十九回 马陵道万弩射庞涓 咸阳市五牛分商鞅

第八十九回 马陵道万弩射庞涓 咸阳市五牛分商鞅(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魏惠王急忙召集众多大臣,商议抵御秦国的计策。公子卬进言说:“卫鞅以前在魏国时,和我关系很好,我曾经向大王举荐过他,可大王没有采纳。如今我愿意领兵前往,先去和他讲和。要是他不答应,我们就坚守城池,再向韩国和赵国求救。” 大臣们都称赞这个策略。魏惠王于是任命公子卬为大将,也率领五万大军,前去救援西河,进驻吴城。(这吴城是吴起驻守西河时修筑的,用来抵御秦国,非常坚固,易于防守。)

公子卬正打算写信,派人前往秦国军营与卫鞅沟通,希望他能撤兵。这时,守城将士来报告说:“现在有秦国相国派来的人送书信,就在城外。” 公子卬让人用绳子把送信人从城墙上拉上来,打开书信一看,上面写道:

我起初与公子您相处得极为融洽,情同骨肉。如今我们各自侍奉自己的君主,成为两国的将领,怎么忍心兴兵作战,让两国百姓生灵涂炭呢?我心里想着与公子您约定,双方都撤去兵车,脱下盔甲,以和平的会面形式,在玉泉山相聚,痛饮一番后各自罢兵,避免两国百姓遭受苦难,也能让千秋万代之后的人,称赞我们两人的交情如同管仲和鲍叔牙那般深厚。公子如果愿意依从,还望告知会面日期!

公子卬读完信后十分高兴,说:“我的想法正和这一样。” 于是热情款待使者,并回了一封信:

相国没有忘记往日的情谊,效仿齐桓公当年的做法,以和平会面替代战争,让秦魏两国的百姓安宁,彰显如管鲍般的情谊,这正是我的心愿。三天之内,就等相国确定日期,我定当听从安排。

卫鞅收到回信后,欣喜地说:“我的计策要成功了!” 他再次派人进城确定日期,并表示:“秦国军队的前营已经撤离,先行打发回去了,只等与元帅会面后,就拔营全部撤离。” 同时,他还送了旱藕和麝香给公子卬,说:“这两样东西是秦国特产,旱藕对人有益,麝香能够辟邪,略表旧日情谊,愿我们永远交好。” 公子卬以为卫鞅真心对自己好,越发相信他没有别的企图,便回信表示感谢。

卫鞅暗中假传军令,让前营全部撤离,公子少官率领军队先行出发。他又悄悄吩咐,一路上对外声称是打猎获取食物,在狐岐山、白雀山等地分散埋伏,约定在当天午后未时,一齐赶到玉泉山下,只等山上放炮为信号,就立刻杀出来,把来人全部捉拿,不许放走一个。

到了约定的日子,一大早,卫鞅就先派人进城通报:“相国已经先前往玉泉山等候,随行人员不超过三百人。” 公子卬对此深信不疑,也带着装着酒食的轻便车子,以及一支乐工队伍,乘车前往赴会,人数与卫鞅的随行人员相当。卫鞅在山下迎接。公子卬见对方人少,而且没有携带兵器,便毫无疑虑。双方见面后,各自叙说往日的交情,以及如今两国通和的意愿。魏国的随从人员,个个都很欢喜。两边都摆好了酒席,公子卬作为主人,先为卫鞅敬酒。三次敬酒,三次回敬,还演奏了三次音乐。

卫鞅让军吏在席间报时,随即下令撤去魏国的筵席,改用秦国的酒食。两个侍酒的,都是秦国有名的勇士,一个叫乌获,能举起千钧重物;一个叫任鄙,徒手就能与虎豹搏斗。卫鞅刚举起第一杯酒相劝,便用眼神示意左右,随即在山顶上放起一声号炮,山下也放炮回应,声音震动山谷。公子卬大惊,问道:“这炮声从何而来?相国莫不是在欺骗我?” 卫鞅笑着说:“暂时欺骗一次,还请见谅!” 公子卬心慌意乱,想要逃跑,却被乌获紧紧抓住,动弹不得。任鄙指挥左右士兵捉拿其他人。公子少官率领军士,扣押了车辆、人员等,真是滴水不漏。

卫鞅吩咐把公子卬押上囚车,先送回秦国报捷。又把俘获的随行人员松绑,赐酒给他们压惊,仍旧让他们乘坐原来的车辆,告诉他们:“你们就说主帅赴会回来了,骗开城门,会有重赏;要是不听从,立刻斩首!” 那些随行人员都是小人物,谁不怕死,全都答应了。于是让乌获假扮成公子卬坐在车中,任鄙装作护送使臣,跟在单车后面。城上的守军认出是自己人,立刻打开城门。这两位勇将立刻动手,一拳一脚就把城门打得粉碎,城门再也关不上,上前阻拦的军士都被打倒。背后卫鞅亲自率领大军,飞速赶来。城中军民四处逃窜,卫鞅放纵军士乱杀一阵,于是占领了吴城。

朱仓得知主帅被俘虏,估计西河难以坚守,便弃城逃走。卫鞅长驱直入,直逼安邑。魏惠王非常害怕,派大夫龙贾前往秦国军营求和。卫鞅说:“魏王当初不能重用我,所以我才到秦国为官。承蒙秦王尊我为卿相,给我万钟俸禄,如今又把兵权交给我,如果不灭掉魏国,就辜负了秦王的重托。” 龙贾说:“我听说‘良鸟留恋旧林,良臣怀念旧主。’魏王虽然没能重用您,但那毕竟是您的父母之邦,您怎么能没有感情呢?” 卫鞅沉思了许久,对龙贾说:“如果要我撤兵,除非把河西之地全部割让给秦国才行。” 龙贾只得答应,回去向魏惠王奏明。魏惠王听从了这个建议,立即让龙贾捧着河西地图,献给秦国军队求和。卫鞅接过地图,接受了土地,凯旋而归。公子卬也归降了秦国。

魏惠王觉得安邑离秦国太近,难以防守,于是把都城迁到了大梁,从此魏国被称为梁国。

秦孝公嘉奖卫鞅的功劳,封他为列侯,把之前夺取的魏国土地中,商于等十五座城邑作为卫鞅的食邑,号称商君。后世就称他为商鞅。商鞅谢恩回到府邸,对家臣说:“我本是卫国的旁支子弟,带着谋略来到秦国,为秦国推行变法,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如今又为秦国夺得魏国七百里土地,受封十五座城邑,大丈夫得志,也算是到了极致。” 宾客们纷纷齐声祝贺。

这时,有一位门客厉声走上前说:“千人唯唯诺诺,不如一个人直言相谏。你们都在商君门下,怎么能进献谄媚之言,让主公陷入不利境地呢?” 众人一看,原来是上客赵良。商鞅说:“先生说众人谄媚,那你说说我治理秦国,和五羖大夫相比,谁更贤能?” 赵良说:“五羖大夫担任秦穆公相国的时候,三次拥立晋国国君,兼并了二十个国家,让他的君主成为西戎的霸主。他自己生活简朴,暑天不张伞盖,劳累时也不乘车,去世的时候,百姓悲痛哭泣,如同失去了父母。如今您担任秦国相国八年,法令虽然得以施行,但刑罚太过残酷,百姓只看到了威严,没感受到恩德,只知道利益,不懂得道义。太子怨恨您惩罚了他的老师,对您恨之入骨,民间的父兄子弟,也长久心怀怨恨。一旦秦君去世,您的危险就如同早晨的露水,转瞬即逝,您还能贪恋商于的富贵,自夸为大丈夫吗?您为什么不举荐贤人来接替自己,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这样或许还能保全自己。” 商鞅听后,默默不乐。

五个月后,秦孝公生病去世。群臣拥立太子驷即位,这就是惠文公。商鞅自认为是先朝旧臣,出入朝廷时态度傲慢。公子虔当初被商鞅割去鼻子,一直怀恨在心,此时便和公孙贾一同向惠文公上奏说:“我们听说‘大臣权势太重,国家就危险;君主身边的人权势太重,君主自身就危险。’商鞅制定法律治理秦国,秦国虽然治理得不错,但是无论妇人还是小孩,都说这是商君的法律,而不说这是秦国的法律。如今他又受封十五座城邑,位尊权重,日后必定会谋反。” 惠文公说:“我早就痛恨这个家伙了!只是因为他是先王的臣子,谋反的迹象还不明显,所以暂且容忍他。” 于是派使者收回商鞅的相印,让他退回到商于。

商鞅辞别朝廷,备好车马出城,他的仪仗队伍,如同诸侯一般。百官都来送行,朝廷官署都空了。公子虔和公孙贾暗中告诉惠文公:“商君不知悔改,僭越地使用王者的礼仪规制,如果他回到商于,必然会谋反。” 甘龙和杜挚也证实了这件事。惠文公大怒,立即命令公孙贾率领三千武士,追赶商鞅,砍下他的头颅回来复命。

公孙贾领命出朝。当时百姓对商君积怨已久,大街小巷都是怨言。一听说公孙贾带兵去追赶商鞅,纷纷攘臂相随,跟从的人何止数千。商鞅的车队出城已经一百多里,忽然听到后面喊声震天,派人去探听,回报说:“朝廷发兵追赶来了。” 商鞅大惊,知道是新王对自己不满,恐怕难逃灾祸,急忙脱下官服下车,扮成普通士卒逃亡。

他逃到函谷关时,天色将晚,便前往旅店投宿。店主索要身份证明,商鞅说没有。店主说:“商君制定的法律,不许收留没有身份证明的人,违反的人要一并斩首!我可不敢收留您。” 商鞅叹息道:“我制定的这个法律,竟然害了自己。” 于是连夜赶路,混出了函谷关,径直逃往魏国。

魏惠王怨恨商鞅诱捕公子卬,割走了魏国的河西之地,于是想要囚禁商鞅,把他献给秦国。商鞅又逃回商于,打算起兵攻打秦国,却被公孙贾追到并抓住。惠文公历数他的罪行,吩咐把商鞅押到闹市,用五头牛车将他分尸。百姓争着吃他的肉,不一会儿就吃光了。接着又把他的家族全部灭掉。可怜商鞅变法革新,让秦国富强起来,如今却遭受车裂之祸,这难道不是过于严苛带来的报应吗?(这是周显王三十一年发生的事。)髯翁有诗叹道:

商于封邑未经年,五路分尸亦可怜!

惨刻从来凶报至,劝君熟读《省刑》篇。

自从商鞅死后,百姓们在道路上载歌载舞,如同卸下了沉重的负担。六国听说这件事,也都相互庆贺。甘龙和杜挚之前被革职,如今都官复原职。惠文公任命公孙衍为相国。公孙衍劝说惠文公向西吞并巴蜀,称王来号令天下,要求列国全都像魏国那样割地作为见面礼,如果有不服从的,就发兵讨伐。惠文公于是称王,派使者通告列国,都要割地来祝贺。诸侯们都犹豫不决。只有楚威王熊商,任用昭阳为相,刚刚打败越国军队,杀死越王无疆,占领了越国全部土地,地广兵强,与秦国为敌。秦国使者来到楚国,被楚王叱责后离开。

于是,洛阳的苏秦带着 “兼并” 的策略,前去游说秦王。不知道苏秦是如何游说秦王的,且看下回分解。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