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侨听说良霄死了,急忙赶到雍梁,抚摸着良霄的尸体哭泣道:“兄弟相互攻伐,天啊,这是多么不幸的事情!” 他把良霄家臣的尸体全部收敛起来,与良霄一起埋葬在斗城的村子里。公孙黑生气地说:“子产竟然偏袒良氏吗?” 想要攻打他。上卿罕虎阻止他说:“子产对死者都以礼相待,更何况对生者呢?礼,是国家的根本,杀害有礼之人不吉利!” 公孙黑这才没有攻打。齐简公让罕虎执政,罕虎说:“我不如子产。” 于是,齐简公让公孙侨执政。这是周景王三年的事情。
公孙侨执掌郑国国政后,使城市和乡村有了明确的规划,上下尊卑有了相应的服饰规定,田地有了疆界和沟渠,住宅和井田都有了合理的安排。他崇尚忠诚节俭,抑制奢侈之风。公孙黑扰乱国政,公孙侨历数他的罪行后将其诛杀。公孙侨还铸造了《刑书》来威慑百姓,设立乡校来听取百姓的意见。国人于是唱起了歌谣:“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田地,子产让它增产。子产如果去世,谁能接替他呢?”
一天,有个郑国人从北门出城,恍惚间好像看到了良霄,只见他身披铠甲、手持长戈,边走边说:“驷带和印段害我,我一定要杀了他们!” 这人回去后,跟别人讲了这件事,随后就生了病。从此,郑国只要有点风吹草动,人们就以为是良霄来了。无论男女,都吓得疯狂奔走,就像躲避刀枪一样。没过多久,驷带就因病去世。又过了几天,印段也死了。郑国人十分恐惧,日夜不得安宁。公孙侨对齐国国君说,让良霄的儿子良止担任大夫,主持良氏的祭祀,同时立公子嘉的儿子公孙泄为大夫。这样一来,国内的谣言立刻就平息了。行人游吉,字子羽,问公孙侨:“立了后人,谣言就马上平息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公孙侨说:“凡是恶人不得好死,他们的魂魄就不会消散,都能变成厉鬼作怪。但如果他们有所归依,就不会这样了。我立祭祀,就是为了给良霄的魂魄一个归处。” 游吉又问:“如果是这样,立良氏后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立公孙泄呢?难道是担心子孔也会变成厉鬼吗?” 公孙侨说:“良霄有罪,本不应立后。但如果因为他变成厉鬼就立后,国人就都会被鬼神之说迷惑,这不能成为一种规范。我借口保存七穆家族中绝祀的后代,同时立良氏和孔氏后人,是为了消除百姓的疑惑。” 游吉听后,不禁赞叹佩服。
再说周景王二年,蔡景公为太子般娶了楚国女子芈氏为妻。没想到,蔡景公竟与芈氏私通。太子般愤怒地说:“父亲不像父亲,那儿子也就不用像儿子了!” 于是,他假装外出打猎,带着几个心腹内侍,偷偷潜伏在内室。蔡景公以为儿子不在,就走进东宫,径直前往芈氏的房间。太子般率领内侍突然冲出来,砍杀了蔡景公,然后对外宣称蔡景公暴病而死,讣告诸侯,自己则自立为国君,这就是蔡灵公。史臣评论说,太子般作为儿子弑杀父亲,这是千古罕见的大变故!然而,蔡景公与儿媳通奸,行为悖逆,自己也不能说没有过错。有诗感叹道:“新台丑行污青史,蔡景如何复蹈之?逆刃忽从宫内起,因思急子可怜儿!”
虽然蔡太子般对外宣称蔡景公是暴病而亡,但弑君叛逆的事情终究无法掩盖。这件事从蔡国传扬出去,各国谁不知道呢?只是当时的盟主昏庸懈怠,没有执行讨伐的正义之举罢了!
那年秋天,宋国宫中半夜失火,宋夫人是鲁国女子伯姬。左右侍从看到火势蔓延,禀报夫人赶紧躲避火灾。伯姬却说:“妇人的道义是,保姆不在身边,夜晚不能离开房间。火势虽然危急,但怎能违背道义呢?” 等保姆赶来时,伯姬已经被大火烧死了。国人都为此叹息。当时,晋平公因为宋国在弭兵之盟中有功劳,怜悯它遭遇火灾,就在澶渊大规模会合诸侯,各国都拿出财物来帮助宋国。宋儒胡安定评论这件事时认为,不讨伐蔡太子弑父的罪行,却谋划救济宋国的火灾,轻重颠倒,这就是晋平公失去霸主地位的原因。
周景王四年,晋国和楚国因为宋国的盟会,打算再次在虢地会合。当时,楚国公子围接替屈建担任令尹。公子围是楚共王的庶子,年龄最大,为人桀骜不驯,傲慢无礼,以居人之下为耻。他依仗自己的才能,暗中蓄养不臣之心,欺负楚王熊麇势单力薄,很多事情都擅自决断。他忌恨大夫薳掩的忠诚正直,诬陷薳掩谋反,将其杀害并吞并了他的家产。公子围结交大夫薳罢和伍举作为心腹,每天都谋划着篡位。他曾经在郊外打猎时,擅自使用楚王的旌旗。当队伍行进到芋邑时,芋尹申无宇指责他僭越本分,将旌旗收缴到仓库里,公子围这才有所收敛。到了要去参加虢地盟会的时候,公子围请求先到郑国访问,想要迎娶丰氏的女儿。临行前,他对楚王熊麇说:“楚国已经称王,地位在诸侯之上。凡是楚国的使臣,希望能够使用诸侯的礼仪,这样才能让各国知道楚国的尊贵。” 熊麇答应了他。公子围于是僭越使用国君的礼仪,衣服、器物等都仿照侯伯的规格,还让两个人拿着戈在前面开道。队伍快到郑国郊外时,郊外的人以为是楚王来了,惊慌地向国内报告。郑国的君臣都大为震惊,连夜赶来匍匐迎接。等见面后,才发现是公子围。公孙侨很厌恶公子围的这种行为,担心他一旦进入郑国,会生出其他变故,于是派行人游吉以城中馆舍破败、尚未修缮为由拒绝,让公子围等人住在城外。公子围派伍举进城,商议与丰氏的婚事,郑伯答应了。行聘礼的时候,礼品十分丰盛。到了迎亲的时候,公子围突然萌生了袭击郑国的想法,想借着迎亲的名义,大肆装饰车乘,趁机发动袭击。公孙侨说:“公子围的心思难以揣测,必须让他去掉众多随从才行。” 游吉说:“我请求再去推辞一番。” 于是,游吉去见公子围,说:“听说令尹打算带领众多人马迎亲,我们郑国狭小,容纳不下这么多随从。请在城外清理出场地,听从您迎亲的安排。” 公子围说:“承蒙贵国国君赏赐,把丰氏许配给我。如果在野外迎亲,怎么能成礼呢?” 游吉说:“按照礼仪,军队的仪容不能进入国都,更何况是婚姻之事呢?令尹如果一定要带人来彰显气派,那就请去掉兵器装备。” 伍举悄悄对公子围说:“郑国人已经防备我们了,不如去掉兵器。” 于是,公子围让士兵们都放下弓箭,把箭囊垂挂起来进城。在馆舍迎娶了丰氏后,公子围便前往盟会地点。晋国的赵武以及宋、鲁、齐、卫、陈、蔡、郑、许等各国大夫都已经先到了。公子围派人对晋国说:“晋楚之前有盟誓,这次重新修好,不必再立誓书、重复歃血。只要把盟会宋国时的旧约宣读一下,让各位国君不要忘记就行了。” 祁午对赵武说:“公子围这话,恐怕是怕晋国争先歃血。上次盟会让楚国先于晋国,这次晋国应该先于楚国。但如果宣读旧约,楚国就又会先于晋国了。您觉得该怎么办?” 赵武说:“公子围在盟会期间,把缉蒲当作王宫,威仪与楚王没有两样。他的志向不仅是对外逞强,恐怕还有内谋。我们不如暂且听从他,让他更加骄纵。” 祁午说:“话虽如此,上次子木身穿铠甲赴会,幸好没有发动变故。如今公子围比子木更过分,您应该有所防备。” 赵武说:“我们寻求修好,是为了延续弭兵的约定。我只知道坚守信用,其他的就顾不上了。” 登上盟坛后,公子围请求宣读旧约,并把它放在祭祀的牲畜上。赵武只好答应。盟会结束后,公子围立刻回国了。各国大夫都知道公子围将会成为楚国国君。史臣写诗道:“任教贵倨称公子,何事威仪效楚王?列国尽知成跋扈,郏敖燕雀尚怡堂。”
赵武心里始终觉得宣读旧约让楚国在先这件事很耻辱,担心别人议论,便向各国大夫反复解释守信的道理,说了一遍又一遍。回国途中经过郑国时,鲁国大夫叔孙豹与他同行,赵武又说起这件事。叔孙豹说:“相国认为弭兵之约能够一直坚守下去吗?” 赵武说:“我们这些人只求眼前安稳,有口饭吃,哪有闲暇去考虑长远的事情呢?” 叔孙豹退下后,对郑国大夫罕虎说:“赵孟恐怕快要死了!他的话透着苟且,没有长远打算。而且他年纪还不到五十岁,却唠叨得像八九十岁的老人,他还能活多久呢?” 没过多久,赵武去世,韩起接替他执政。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楚国公子围回到国内,正赶上楚王熊麇生病卧床。公子围进宫探望病情,借口有秘密事情启奏,支开了嫔妃侍从,解下冠缨勒住熊麇的脖子,不一会儿熊麇就死了。熊麇有两个儿子,叫幕和平夏,他们听说变故后,拔剑来杀公子围。但他们勇力不敌,都被公子围杀害。熊麇的弟弟右尹熊比,字子干,宫厩尹熊黑肱,字子晰,听说楚王父子被杀,害怕灾祸降临,熊比逃到晋国,熊黑肱逃到郑国。公子围向诸侯报丧说:“我们国君熊麇不幸去世,我作为大夫,应该继承王位。” 伍举更改了措辞,说:“共王的儿子中,公子围年龄最大。” 于是,公子围继承了王位,改名为熊虔,这就是楚灵王。楚灵王任命薳罢为令尹,郑丹为右尹,伍举为左尹,斗成然为郊尹。太宰伯州犁正在郏地处理公事,楚灵王担心他不服,派人把他杀了。因为把楚王熊麇葬在郏地,所以称熊麇为郏敖。楚灵王任命薳启疆接替太宰之位。他立长子禄为太子。楚灵王得志之后,更加骄横放纵,有独霸中原的野心。他派伍举向晋国要求召集诸侯;又因为丰氏女子家族地位低微,不配做夫人,于是向晋侯求婚。晋平公刚刚失去赵武,畏惧楚国的强大,不敢违抗,一一答应了楚国的要求。
周景王六年,也就是楚灵王二年,冬季十二月,郑简公和许悼公前往楚国,楚灵王把他们留下,等待伍举出使晋国的消息。伍举回到楚国复命,说:“晋侯答应了我们的两个要求。” 楚灵王非常高兴,派使者向诸侯大规模征召盟会,约定第二年春天三月在申地会合。郑简公请求先到申地,迎接诸侯。楚灵王答应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各国前来赴会的诸侯络绎不绝。只有鲁国和卫国找借口没有来,宋国派大夫向戍代行。其他如蔡、陈、徐、滕、顿、胡、沈、小邾等国的国君,都亲自前来赴会。楚灵王率领大量兵车来到申地,诸侯都来相见。右尹伍举进言说:“我听说想要图谋霸业的人,必须先得到诸侯的拥护;想要得到诸侯拥护的人,必须先谨慎对待礼仪。如今我们大王刚刚向晋国争取召集诸侯,宋国的向戍、郑国的公孙侨,都是贤良的大夫,号称懂得礼仪,我们不能不慎重对待。” 楚灵王问:“古代会合诸侯的礼仪是怎样的呢?” 伍举说:“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毫之命,周武王有孟津之誓,周成王有岐阳之搜,周康王有酆宫之朝,周穆王有涂山之会,齐桓公有召陵之师,晋文公有践土之盟。这六王二公之所以能够会合诸侯,无不遵循礼仪,您可以从中选择。” 楚灵王说:“我想要称霸诸侯,应当采用齐桓公召陵之礼,但不知道这种礼仪是怎样的?” 伍举回答说:“六王二公的礼仪,我只是听说过名字,实际上并没有研习过。我所知道的是,齐桓公讨伐楚国,退兵到召陵,楚国派先大夫屈完前往齐军。齐桓公大规模陈列八国的兵车,向屈完夸耀自己的强大,然后会合诸侯与屈完盟会。如今诸侯刚刚归服,大王也只需向他们展示强大的势力,让他们感到恐惧,然后再召集诸侯,讨伐有二心的国家,他们就不敢不听从了。” 楚灵王问:“我想用兵讨伐诸侯,效仿齐桓公讨伐楚国的事情,应该先攻打哪个国家呢?” 伍举回答说:“齐国的庆封弑杀国君,逃到吴国。吴国不但不讨伐他的罪行,还对他加以宠信,把朱方之地赐给他,让他聚集家族居住,比在齐国时更加富有,齐国人都很愤怒。吴国是我们的仇敌。如果我们以讨伐庆封为名,出兵攻打吴国,那就可以一举两得。” 楚灵王说:“好。” 于是,他大规模陈列兵车,威慑诸侯,在申地举行会盟。因为徐国国君是吴国女子所生,楚灵王怀疑他依附吴国,就把他囚禁了三天。后来,徐子愿意担任攻打吴国的向导,楚灵王才把他释放。楚灵王派大夫屈申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吴国,包围了朱方,抓住了齐国庆封,把他的家族全部消灭。屈申听说吴国有防备,就班师回朝,献上庆封邀功。楚灵王想要杀了庆封,在诸侯面前示众。伍举劝谏说:“我听说‘自身没有瑕疵的人,才可以惩罚别人。’如果杀了庆封,恐怕他会反过来用我们的罪行指责我们。” 楚灵王不听,就让人把庆封绑在斧钺上,押到军前,用刀按住他的脖子,强迫他自己说出罪行:“各国大夫听着,不要像齐国庆封那样,弑杀自己的国君,欺凌年幼的国君,与大夫们结盟。” 庆封却大声喊道:“各国大夫听着,不要像楚国共王的庶子围那样,弑杀自己国君哥哥的儿子熊麇,取而代之,与诸侯结盟。” 围观的人都忍不住掩口而笑。楚灵王非常羞愧,赶紧让人杀了庆封。胡曾先生有咏史诗道:“乱贼还将乱贼诛,虽然势屈肯心输;楚虔空自夸天讨,不及庄王戮夏舒。”
楚灵王从申地回到楚国,责怪屈申从朱方班师,不肯深入攻打吴国,怀疑他对吴国有二心,就把他杀了,任命屈生接替他担任大夫。薳罢前往晋国,迎接夫人姬氏回国,薳罢于是担任令尹。
这年冬天,吴王夷昧率领军队攻打楚国,攻入棘、栎、麻等地,以报复楚国攻打朱方的战役。楚灵王非常愤怒,再次发动诸侯的军队攻打吴国。越国国君允常痛恨吴国的侵扰掠夺,也派大夫常寿过率领军队前来会合。楚国将领薳启疆担任先锋,率领水军先到达鹊岸,却被吴国人打败。楚灵王亲自率领大军到达罗汭。吴王夷昧派他的堂弟蹶繇前来犒劳楚军。楚灵王很生气,抓住蹶繇,打算杀了他,用他的血涂抹战鼓。楚灵王先派人问蹶繇:“你来的时候,占卜吉凶了吗?” 蹶繇回答说:“占卜的结果非常吉利!” 使者说:“我们大王要用你的血涂抹战鼓,这有什么吉利的?” 蹶繇回答说:“吴国占卜,是为了国家大事,哪里是为了我一个人的吉凶呢?我们国君派我来犒劳军队,是为了观察大王愤怒的程度,从而决定我们防守的缓急。如果大王高兴,友好地迎接我这个使臣,让我们国家忘记戒备,那我们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如果用我来涂抹战鼓,我们国家就知道大王非常愤怒,从而加强武备,这样抵御楚国就绰绰有余了。还有比这更吉利的事吗?” 楚灵王说:“这是个贤能的人!” 于是赦免了蹶繇,让他回国。楚军到达吴国边境,吴国防守非常严密,楚军无法攻入,只好返回。楚灵王叹息说:“我之前错杀屈申了啊!” 楚灵王回国后,为自己这次出征无功而返感到羞耻,于是大兴土木,想凭借物力和建筑的规模向诸侯炫耀。他建造了一座宫殿,名叫章华宫,占地四十里,宫中修筑了一座高台,用来眺望四方,高台高三十仞,叫章华台,也叫三休台(因为它非常高峻,人们登上高台,必须休息三次才能到达顶端)。章华宫中的宫室亭榭极其壮丽,周围环绕着民居。凡是有罪逃亡的人,楚灵王都把他们召回,让他们充实宫殿。宫殿建成后,楚灵王派使者征召四方诸侯,一起来参加落成仪式。不知道会有几位诸侯前来,且看下回分解。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