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十三回 卫懿公好鹤亡国 齐桓公兴兵伐楚

第二十三回 卫懿公好鹤亡国 齐桓公兴兵伐楚(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管仲又说:“狄寇正猖獗,邢国的力量还没有耗尽。攻打势头正盛的敌人,会付出加倍的辛劳;援助力量尚未耗尽的国家,功劳却不大。不如等等看。邢国抵挡不住狄人,必定会溃败;狄人战胜邢国,必定会疲惫。驱赶疲惫的狄人,救援溃败的邢国,这就是所说的省力又能多建功的办法。” 桓公用了他的计谋,借口等待鲁、邾两国的军队,便在聂北屯兵,派遣间谍打探邢国和狄人攻守的消息。史臣写诗讥讽管仲没有早点救援邢国和卫国,认为这是霸主养乱以立功的谋略。诗中写道:“救患如同解倒悬,提兵那可复迁延?从来霸事逊正事,功利偏居道义先。”

话说齐、宋、曹三国的军队驻扎在聂北,大约过了两个月。狄兵攻打邢国,日夜不停。邢国的人力渐渐耗尽,最终突破重围逃了出来。谍报刚到,邢国的男女老少便蜂拥而至,都跑到齐营求救。其中有一人哭倒在地,此人正是邢侯叔颜。齐桓公将他扶起,安慰道:“我救援来得太晚,才导致这样的局面,这是我的罪过。我这就邀请宋公、曹伯一起商议,驱逐狄人。” 当天,齐军就拔营出发。狄主瞍瞒已经掳掠了足够多的财物,无心恋战,听说三国的大军即将到来,便放了一把火,朝着北方飞驰而去。等各国的军队赶到时,只看到一片火光,狄人早已逃得无影无踪。

齐桓公传令扑灭大火,然后问叔颜:“邢国的旧城还能居住吗?” 叔颜回答:“逃难的百姓,大多都在夷仪一带,我希望能迁到夷仪,以顺应百姓的意愿。” 齐桓公于是命令三国各自准备筑城的工具,修筑夷仪城,让叔颜居住。他们还为邢国建立了宗庙,增添了房屋,牛马、粟帛等物资,都从齐国运来,将城中填充得满满当当。邢国的君臣,就像回到了原来的国家,欢呼声不绝于耳。事情办完后,宋、曹两国想要辞别齐国回国。齐桓公说:“卫国还没有安定下来,我们帮邢国筑了城,却不管卫国,卫国将会怎么看我呢?” 诸侯们说:“一切听从霸主的命令。”

齐桓公传令,将军队开往卫国,凡是筑城用的畚锸等工具,都让士兵们随身携带。卫文公毁远远地前来迎接。齐桓公见他穿着粗布衣服,戴着粗帛帽子,还没有脱下丧服,心中一阵怜悯,久久不能平静。于是说:“我借助各位的力量,想要为您选定都城,不知道哪里是吉利之地呢?” 卫文公毁说:“我已经占卜到了一块吉利的地方,在楚邱,只是筑城的费用,对于刚刚亡国的我们来说难以承担。” 齐桓公说:“这件事我来承担。” 当天就传令三国的军队,一起前往楚邱动工。他们又运来做门户的材料,重新建立了宗庙,这就是所谓的 “封卫”。卫文公感激齐国的再造之恩,创作了《木瓜》这首诗来歌颂此事。诗中写道:“投我以木瓜兮,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兮,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兮,报之以琼玖。”

当时人们称赞齐桓公保存了三个即将灭亡的国家:立僖公以保存鲁国,修筑夷仪城以保存邢国,修筑楚邱城以保存卫国,有这三大功劳,这也是他能成为五霸之首的原因。潜渊先生读史诗写道:“周室东迁纲纪摧,桓公纠合振倾颓。兴灭继绝存三国,大义堂堂五霸魁。”

此时,楚成王熊恽任用令尹子文治理国家,修明国政,有称霸的志向。他听说齐侯救援邢国、保存卫国,赞颂之声传到荆襄一带,心中很不高兴,对子文说:“齐侯施些小恩小惠来沽名钓誉,人心都归向他了。我屈居在汉东,德行不足以使人心怀归附,威望不足以震慑众人。当今之时,有齐国就显不出楚国,我实在感到羞耻!” 子文回答说:“齐侯经营霸业,到现在差不多三十年了。他以尊崇周王为名,诸侯都乐意归附,目前还难以与他抗衡。郑国处于南北之间,是中原的屏障,大王您如果想要图谋中原,必须先拿下郑国。” 楚成王问:“谁能为我承担讨伐郑国的事情呢?” 大夫斗章愿意前往,楚成王给了他二百辆战车,让他长驱直入郑国。

再说郑国自从在纯门遭受楚国的进攻后,日夜提防着楚兵。得知楚国兴兵,郑伯十分害怕,立即派遣大夫聃伯率领军队把守纯门,又派人连夜向齐国告急。齐侯传下檄文,在柽地大规模会合诸侯,打算谋划救援郑国。斗章知道郑国已有防备,又听说齐国的救援即将到来,担心作战失利,便在到达郑国边境后就返回了。楚成王大怒,解下佩剑赐给斗廉,让他在军中斩杀斗章的首级。斗廉是斗章的兄长,他来到军中后,先隐瞒了楚王的命令,私下与斗章商议:“想要免除国法的惩处,必须立功,这样才能赎罪。” 斗章跪下请教办法。斗廉说:“郑国人以为我们退兵了,肯定想不到我们会突然再来。如果快速奔袭,就能达到目的。”

斗章把军队分成两队,自己率领前队先行,斗廉率领后队接应。斗章让士兵们口中衔枚,收起战鼓,悄悄地侵入郑国边境。恰好遇到聃伯在边境上检阅车马。聃伯听说有敌兵来袭,还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慌忙点兵,在边境上迎战。没想到斗廉的后队已经赶到,反而抄到了郑军的后面,前后夹击。聃伯抵挡不住,被斗章用铁简打倒,双手被擒。斗廉乘胜掩杀,郑军大半被歼。斗章把聃伯押上囚车,就想长驱直入郑国。斗廉说:“这次偷袭成功,只是为了免死,怎么敢再冒险行事呢?” 于是当天就班师回朝。

斗章回去拜见楚成王,叩头请罪,上奏说:“我回军是诱敌之计,并非怯战。” 楚成王说:“既然有擒获敌将的功劳,暂且准许你将功赎罪。但是郑国还没有归服,为什么撤兵呢?” 斗廉说:“我担心兵力太少不能成功,害怕有损国家威严。” 楚成王发怒说:“你用兵力少作为借口,分明是害怕敌人。现在给你增添二百辆战车,你可以再次前往,如果不能让郑国归降,就别来见我!” 斗廉上奏说:“我希望能和兄弟一起前往。如果郑国不投降,我一定把郑伯捆绑了献给您。” 楚成王赞赏他的豪言壮语,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任命斗廉为大将,斗章为副将,总共率领四百辆战车,再次向郑国杀去。史臣写诗道:“荆襄自帝势炎炎,蚕食多邦志未厌。溱洧何辜三受伐?解悬只把霸君瞻。”

再说郑伯听说聃伯被囚禁,又派人前往齐国请求救援。管仲进言说:“您这几年以来,救援燕国、保存鲁国,修筑夷仪城保存邢国,修筑楚邱城保存卫国,恩德施加于百姓,大义传扬于诸侯。如果想要动用诸侯的兵力,现在正是时候。您如果要救郑国,不如讨伐楚国,讨伐楚国必须大规模会合诸侯。” 齐桓公问:“大规模会合诸侯,楚国必定有所防备,我们能必胜吗?” 管仲说:“蔡国人得罪了您,您一直想讨伐他们很久了。楚国和蔡国接壤,如果以讨伐蔡国为名,趁机攻打楚国,这就是《兵法》中所说的‘出其不意’。”(之前,蔡穆公把妹妹嫁给齐桓公,做他的第三夫人。有一天,齐桓公和蔡姬一起乘坐小船,在池子里游玩采莲取乐。蔡姬开玩笑用水洒齐桓公,齐桓公制止她。蔡姬知道齐桓公怕水,故意摇晃小船,把水溅到齐桓公的衣服上。齐桓公大怒说:“你这个婢子不会侍奉君主!” 于是派竖貂送蔡姬回国。蔡穆公也发怒说:“嫁出去的女儿又被送回来,这是要断绝关系。” 竟然把妹妹改嫁给楚国的楚成王,做了楚成王的夫人。齐桓公因此十分痛恨蔡侯,所以管仲提到这件事。)

齐桓公问:“江国、黄国不堪楚国的暴虐,派遣使者前来归附,我想和他们会盟,在讨伐楚国的时候,让他们作为内应,怎么样?” 管仲说:“江国、黄国离齐国远而离楚国近,一直以来臣服于楚国,所以才能勉强生存。现在他们背叛楚国而跟随齐国,楚人必定发怒,发怒了就一定会讨伐他们。到那时,我们想救,路途遥远;不救,又违背了同盟的道义。况且中原的诸侯,多次会合,完全可以成就大事,何必借助这两个小国呢?不如用好话推辞他们。” 齐桓公说:“远方的国家仰慕道义而来,推辞他们会失去人心。” 管仲说:“您只要把我的话写在墙壁上,日后不要忘记江国、黄国的危急情况就行。” 齐桓公于是与江、黄两国的国君盟会,秘密订立讨伐楚国的约定,以明年春正月为期。两国国君说:“舒国人帮助楚国作恶,天下人都称他们为‘荆舒’,不可不讨伐。” 齐桓公说:“我会先攻取舒国,以削弱楚国的羽翼。” 于是秘密写了一封信,交给徐子。徐国和舒国相邻,徐嬴嫁给齐桓公做第二夫人,徐国与齐国有婚姻之好,一向归附于齐国,所以齐桓公把攻打舒国的事情托付给徐子。徐子果然率领军队袭取了舒国。齐桓公随即命令徐子屯兵舒城,以防备紧急情况。江、黄两国的国君,各自守住本国边界,等候调遣。鲁僖公派遣季友到齐国谢罪,称:“因为与邾国、莒国有矛盾,不能参与救援邢国、卫国的行动。现在听说要与江国、黄国会盟,特地前来表示友好,以后如果有征伐之事,愿意为您效力。” 齐桓公十分高兴,也把讨伐楚国的事情,秘密与他订下约定。

此时,楚国的军队再次来到郑国,郑文公想要求和,以缓解百姓的灾祸。大夫孔叔说:“不行,齐国正准备对楚国采取行动,就是因为我们的缘故。人家对我们有恩德,抛弃人家不吉利,应该坚守城池等待齐国的救援。” 于是,郑国再次派遣使者前往齐国告急。齐桓公授给使者计策,让他扬言齐国的救援马上就到,以此来延缓楚国的进攻。到了约定的日期,郑国或者国君或者大臣,率领一支军队出虎牢关,在上蔡与齐国的军队会合,等候合力攻打楚国。于是,齐国遍约宋、鲁、陈、卫、曹、许等国的国君,都要如期起兵,名义上是讨伐蔡国,实际上是攻打楚国。

第二年,是周惠王十三年。春正月元旦,齐桓公朝贺完毕,就商议讨伐蔡国的事情。他任命管仲为大将,率领隰朋、宾须无、鲍叔牙、公子开方、竖人貂等人,出动三百辆战车,一万名甲士,分队进发。太史上奏说:“初七日出军最为吉利。” 竖貂请求先率领一支军队,偷偷地劫掠蔡国,然后会合各国的车马。齐桓公答应了他的请求。蔡国人依仗楚国,完全没有防备,直到齐兵到达,才急忙聚集兵力设防。竖貂在城下耀武扬威,喝令攻城,到了夜里才退兵。蔡穆公认出是竖貂,想起早年竖貂在齐宫曾侍奉蔡姬,受过蔡姬的恩惠,蔡姬被退回,也是他送回去的,知道他是个小人。于是在深夜,派人秘密送了一车金帛,请求他延缓进攻。竖貂接受了贿赂,便私自将齐侯纠合七路诸侯,先侵蔡国、后伐楚国的军事计划,详细地泄露给了蔡国:“过不了多久,各国的军队就会到来,到时候会把蔡城踏为平地,您不如趁早逃走。” 使者回去报告,蔡侯大惊。当夜就率领宫眷,打开城门逃奔楚国。百姓失去了主心骨,立刻四处溃散,竖貂自以为立了大功,飞速报告齐侯去了。

再说蔡侯到了楚国,见到楚成王,详细讲述了竖貂的话。楚成王这才明白齐国的计谋,传令检阅战车,准备战斗防守,一面撤回斗章讨伐郑国的军队。几天后,齐侯的军队到达上蔡。竖貂拜见完毕。七路诸侯也陆续都到了,一个个亲自率领战车和士兵,前来助战,军威十分雄壮。这七路诸侯分别是:宋桓公御说,鲁僖公申,陈宣公杵臼,卫文公毁,郑文公捷,曹昭公班,许穆公新臣。加上盟主齐桓公小白,一共八位。其中许穆公抱病在身,仍勉强带病率领军队先到达蔡地。齐桓公赞赏他的辛劳,让他的位次排在曹伯之上。当天夜里,许穆公去世。齐侯在蔡国停留了三天,为他发丧。命令许国按照侯爵的礼仪安葬他。七国的军队,朝南进发,直达楚国边境。只见边境上,早有一人衣冠整齐,将车停在道路左边,弯腰恭敬地说:“来的可是齐侯?请传言楚国使臣已经等候很久了。” 此人姓屈名完,是楚国的公族,官拜大夫。现在奉楚王的命令担任行人,出使到齐军。

齐桓公说:“楚人怎么会预先知道我们的军队到来呢?” 管仲说:“这肯定是有人泄露了消息。既然他们派了使臣,必定会有所陈述。我会用大义责备他,让他自己感到羞愧屈服,这样就可以不战而让楚国投降了。” 管仲也乘车而出,在车上与屈完拱手行礼。屈完开口说:“我们国君听说贵国的军队来到我国,派我来传达旨意。我们国君让我转告:‘齐国和楚国各自统治自己的国家。齐国位于北海,楚国靠近南海,即使是马牛发情狂奔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不知道您为什么会踏入我们的土地?’请问这是什么缘故呢?”

管仲回答说:“从前周成王分封我的先君太公到齐国,让召康公赐给他命令,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世代掌管征伐之权,以辅佐周王室。齐国的土地,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凡是不履行对周王职责的,你都可以加以惩处。’自从周室东迁,诸侯肆意妄为,我们国君奉命主持会盟,恢复先人的功业。你们楚国在南荆之地,应当每年进贡包茅,以帮助周天子祭祀。可是你们一直不进贡,使得祭祀时没有东西用来缩酒,我因此前来征讨。而且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也是因为你们的缘故。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屈完回答说:“周王室失去了纲纪,朝贡的制度荒废,天下都是这样,难道只有我们南荆如此?尽管如此,没有进贡包茅,我们国君知道错了。怎么敢不供给,以承接您的命令呢!至于周昭王没有返回,那是因为胶船的缘故,您还是去水边问问吧,我们国君不敢承担这个责任。我这就回去向我们国君汇报。” 说完,驾车退下。

管仲告诉齐桓公说:“楚人倔强,不是能用言辞让他们屈服的,应该进兵逼迫他们。” 于是传令八军同时进发,一直到达陉山。离汉水不远时,管仲下令:“就在这里屯扎,不要再前进了!” 诸侯们都说:“我们的军队已经深入,为什么不渡过汉水,决一死战,却在这里逗留呢?” 管仲说:“楚国既然派了使臣,肯定有所防备,一旦交战,就难以收场了。现在我们把军队驻扎在这里,虚张声势,楚国害怕我们人多势众,就会再次派使臣来,我们就可以趁机与他们讲和。我们以讨伐楚国出兵,以让楚国归服而回,不也很好吗?” 诸侯们还是不太相信,议论纷纷。

再说楚成王已经任命斗子文为大将,整治铠甲兵器,屯兵在汉南,只等诸侯渡过汉水,就前来截击。谍报传来:“八国的军队,屯驻在陉地。” 子文进言说:“管仲精通兵法,没有万全的把握不会轻易出兵。现在他率领八国的军队,停留不进,肯定有计谋。我们应当再次派遣使臣,去探探他们的强弱,观察他们的意向,是战是和,再做决定也不晚。” 楚成王问:“这次派谁去合适呢?” 子文说:“屈完既然和管仲见过面,还是派他去吧。” 屈完上奏说:“没有进贡包茅的事,我之前已经承担了责任。您如果想请和结盟,我愿意尽力前往,以化解两国的纷争。如果想要请战,那就另派有能力的人。” 楚成王说:“是战是和,由你自行决定,我不限制你。” 屈完于是再次前往齐军。到底齐楚两国会如何发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