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宝玉连忙赶到家塾,只见代儒笑着说:“我刚听说你父亲升官了。你今天怎么还来了?” 宝玉陪着笑说:“我过来拜见太爷,然后好去父亲那边。” 代儒说:“今天你就不用来了,给你放一天假。可不许回园子里瞎玩。你年纪也不小了,虽说还不能办事,但也该跟着你大哥他们学着点了。” 宝玉答应着往回走。刚走到二门口,只见李贵迎了上来,在旁边站定笑着说:“二爷来了呀,奴才正打算到学里去请您呢。” 宝玉笑着问:“谁说的?” 李贵说:“老太太刚派人到院里找二爷,姑娘们说二爷去学里了。刚才老太太又派人出来,让奴才给二爷告几天假,听说还要唱戏贺喜呢,二爷就回来了。” 说着,宝玉自己进了门。进了二门,只见满院子的丫头和婆子都满脸笑容,她们看见宝玉来了,笑着说:“二爷这时候才来呀,还不快进去给老太太道喜去。”

宝玉满脸笑容地走进房间,只见黛玉挨着贾母坐在左边,右边是湘云。地下站着邢夫人、王夫人。探春、惜春、李纨、凤姐、李纹、李绮、邢岫烟等一众姐妹都在屋里,唯独不见宝钗、宝琴、迎春三人。宝玉此时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赶忙给贾母道喜,又给邢夫人、王夫人道喜,一一和众姐妹见了礼,然后笑着对黛玉说:“妹妹身体可大好了?” 黛玉也微笑着回答:“大好了。听说二哥哥身体也不舒服,现在好了吗?” 宝玉说:“可不是嘛,那天夜里我忽然心里疼起来,这几天刚好点就上学去了,也没能去看妹妹。” 黛玉没等他说完,就扭过头去和探春说话了。凤姐站在地下,笑着说:“你们俩哪像天天在一起的,倒像是客人似的,这么多客套话,真像人家说的‘相敬如宾’了。” 这话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林黛玉顿时满脸通红,既不好说什么,又不能不说,过了一会儿,才说道:“你懂什么?” 众人笑得更厉害了。凤姐这时才反应过来,知道自己话说得冒失了,正想用别的话岔开,只见宝玉突然对黛玉说:“林妹妹,你瞧瞧芸儿这个冒失鬼。” 刚说了这一句,他才想起来,便不再言语了。这又引得大家都笑起来,说:“这是从哪儿说起呀。” 黛玉也摸不着头脑,只能跟着尴尬地笑。宝玉没话找话,又说道:“刚才我好像听见有人说要送戏,是哪天呀?” 大家都看着他笑。凤姐说:“你在外面听见的,倒来问我们。你这会儿问谁呢?” 宝玉趁机说:“我再到外面问问去。” 贾母说:“别跑到外头去,第一,别去看报喜的笑话;第二,你父亲今天大喜,要是回来碰见你,又该生气了。” 宝玉答应了一声 “是”,就出去了。

这时,贾母问凤姐是谁说送戏的事儿,凤姐说:“是舅太爷那边说的,后天日子好,要送一班新出的小戏班子来给老太太、老爷、太太贺喜。” 说着,又笑着看了看黛玉,说:“不但日子好,还是个好日子呢。” 黛玉也微笑着。王夫人接着说:“可不是嘛,后天还是外甥女儿的好日子呢。” 贾母想了想,也笑着说:“可见我现在老了,什么事都糊涂了。幸亏有我这凤丫头提醒我。既然这样,挺好的,她舅舅家给他们贺喜,你舅舅家就给你过生日,这不是挺好的嘛。” 大家听了都笑起来,说:“老祖宗说的话就是有道理,怪不得有这么大福气呢。” 正说着,宝玉进来了,听到这些话,越发高兴得手舞足蹈。一时间,大家都在贾母这边吃饭,十分热闹,这就不必细说了。饭后,贾政谢恩回来,先到宗祠里磕了头,然后来给贾母磕头,站着说了几句话,就出去拜访客人了。这期间,亲戚族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车马停满了门口,宾客满座,真是一派热闹景象,正如诗中所云:花到正开蜂蝶闹,月逢十足海天宽。

就这样过了两天,到了庆贺的日子。这天一大早,王子腾和亲戚家就送来了一班戏班子,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了戏台。外面的爷们都穿着官服陪同,来祝贺的亲戚摆了十几桌酒席。里面因为是新戏,又逢贾母高兴,就用琉璃戏屏把后厦隔开,也摆下了酒席。上首一桌是薛姨妈,由王夫人和宝琴陪着;对面一桌是老太太,由邢夫人和岫烟陪着;下面还空着两桌,贾母让人赶紧把人都叫来。不一会儿,只见凤姐带着众丫头,簇拥着林黛玉来了。黛玉稍微换了几件鲜亮的衣服,打扮得如同嫦娥下凡一般,含羞带笑地出来和众人见面。湘云、李纹、李纨都让她坐上首的位置,黛玉却怎么也不肯。贾母笑着说:“今天你就坐这儿吧。” 薛姨妈站起来问道:“今天林姑娘也有喜事吗?” 贾母笑着说:“今天是她的生日。” 薛姨妈说:“哎呀,我倒忘了。” 说着就走过来,对黛玉说:“恕我记性不好,回头让宝琴过来给姐姐祝寿。” 黛玉笑着说 “不敢当”。大家纷纷入座。黛玉仔细一看,唯独不见宝钗,便问道:“宝姐姐好吗?怎么不过来?” 薛姨妈说:“她本来该来的,只是家里没人看家,所以没来。” 黛玉红着脸,微笑着说:“姨妈那儿不是又添了大嫂子吗,怎么反倒让宝姐姐看家呢?大概是她怕人多热闹,懒得来吧。我还挺想她的。” 薛姨妈笑着说:“难得你惦记她。她也常常想着你们这些姊妹们,过几天我让她来,大家好好聚聚。”

说话间,丫头们上前斟酒上菜,外面戏班子也开场了。一开始自然是演了一两出寓意吉祥的戏文,到了第三出,只见舞台上出现金童玉女,手持旗幡宝幢,引领着一位身着霓裳羽衣的小旦。小旦头上披着一条黑帕,唱了一会儿便进后台了。众人都不认识这出戏,只听见外面有人说:“这是新编排的《蕊珠记》里的《冥升》。小旦扮演的是嫦娥,先前她坠落人间,差点被许配他人,幸亏观音菩萨点化,她未嫁便离世,如今升入月宫。没听见戏里唱的‘人间只道风情好,那知道秋月春花容易抛,几乎不把广寒宫忘却了!’” 第四出是《吃糠》,第五出是达摩带着徒弟过江回去,舞台上正展现出一些海市蜃楼的奇幻场景,十分热闹。

众人正看得高兴,突然,薛家有个人满头大汗地闯进来,对薛蝌说:“二爷,您赶紧回去,还有,进去跟太太说一声,也请她赶快回去,家里出大事了。” 薛蝌问:“什么事?” 那人说:“回家再说吧。” 薛蝌来不及向众人告辞,便匆匆走了。薛姨妈见里头丫头传进这话,吓得脸色惨白,急忙起身,带着宝琴,匆匆告别一声,立刻上车回家了。这变故让贾府内外的人都十分惊愕。贾母说:“咱们这儿派人跟过去打听打听,到底出了什么事,大家都挺关心的。” 众人齐声应道:“是。”

暂且不说贾府这边依旧唱戏,单说薛姨妈回到家,只见有两个衙役站在二门口,几个当铺的伙计在一旁陪着,说:“太太回来自然就明白了。” 正说着,薛姨妈已经进来了。衙役们见有许多男仆女仆簇拥着一位老太太,便知道这是薛蟠的母亲。看这架势,也不敢造次,只得垂手站立,让薛姨妈进去。

薛姨妈走到厅房后面,远远就听见有人大哭,原来是金桂。薛姨妈赶忙过去,只见宝钗迎了出来,满脸泪痕,见到薛姨妈便说:“妈妈,您先别着急,当务之急是把事情处理好。” 薛姨妈和宝钗进了屋子,因为刚进门时就已经听家人说了大概,吓得浑身发抖,一边哭着,一边问:“到底是跟谁出了事?” 家人回答:“太太,这会儿先别问那些细节了,不管对方是谁,打死人总是要偿命的,咱们先商量该怎么办。” 薛姨妈哭着走出来说:“还有什么可商量的?” 家人说:“依我们的想法,今晚准备好银两,二爷赶紧赶过去,和大爷见上面,在那儿找个靠谱的讼师,多给他些银子,先把死罪的事摆平,回来再求贾府去上司衙门说情。还有外面的衙役,太太先拿出几两银子打发他们,这样我们好赶紧办事。” 薛姨妈说:“你们找到那家人,答应给他们丧葬银子,再给些生活费,只要原告不追究,事情就能缓一缓。” 宝钗在帘子后面说:“妈妈,这可使不得。这些事,越是给钱,闹得越凶,刚才小厮说的办法才对。” 薛姨妈又哭着说:“我也不想活了,赶到那儿见他一面,跟他死在一起算了。” 宝钗又着急又无奈,一面劝慰母亲,一面在帘子里叫人:“快和二爷去办这事吧。” 丫头们把薛姨妈搀扶进去。薛蝌正要往外走,宝钗说:“有什么消息,立刻派人送回来,你们只管在外头照应着。” 薛蝌答应着离开了。

宝钗这才忙着劝慰薛姨妈,这时,金桂趁机抓住香菱,又和她吵嚷起来:“平常你们总夸他们家打死了人也没事,还大摇大摆进京来了,如今可好,真打死人了。平日里只说有钱有势,有好亲戚,这会儿我看也吓得手忙脚乱了。大爷要是明天有个三长两短回不来,你们都各干各的去了,丢下我一个人受苦!” 说着,又大哭起来。这边薛姨妈听到,越发气得头晕目眩。宝钗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闹得不可开交,只见贾府中王夫人派大丫头过来打听情况了。宝钗虽然心里知道自己和贾府的关系,但一来这事还没正式挑明,二来事情紧急,只好对那大丫头说:“现在事情的来龙去脉还不清楚,只听说我哥哥在外面打死了人,被县里抓走了,也不知道会怎么定罪。刚才二爷才去打听消息,等一会儿有了确切消息,马上给那边太太送信。你先回去谢谢太太惦记,往后我们还有很多要仰仗那边爷们的地方。” 那丫头答应着走了。薛姨妈和宝钗在家里心里七上八下,毫无头绪。

过了两天,只见小厮回来,拿了一封信交给小丫头送进去。宝钗拆开信一看,上面写道:大哥这起人命案属于误伤,不是故意杀人。今天早上我以自己的名义补了一张呈纸递上去,还没有得到批复。大哥之前的口供很不利,等这张呈纸批准后,再录一次口供,如果能翻供成功,就有活下去的希望。赶紧从当铺再取五百两银子来用。千万不要耽搁。请太太放心。其他事情问小厮。

宝钗看完,逐字念给薛姨妈听。薛姨妈擦着眼泪说:“这么看来,他的死活还不确定啊。” 宝钗说:“妈妈,您先别伤心,等把小厮叫进来,问清楚再说。” 于是,宝钗让小丫头把小厮叫进来。薛姨妈便问小厮:“你把大爷的事详细跟我说说。” 小厮说:“那天晚上,我听见大爷和二爷说话,可把我吓坏了。” 不知道小厮会说出什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