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走几里路,前方来到一片大树茂密的树林处,一声呼喊响起,数千士兵涌出,为首的蜀将关兴拦住了去路。姜维人困马乏,无力抵挡,只好勒转马头逃走。忽然,一辆小车从山坡中转了出来。车上的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正是孔明。孔明呼唤姜维道:“伯约,此时你为何还不投降?” 姜维沉思了很久,前面有孔明,后面有关兴,又没有其他去路,只好下马投降。孔明急忙下车迎接,拉着姜维的手说:“我自从出了茅庐以来,四处寻求贤能之人,想要传授平生所学,遗憾的是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如今遇到伯约,我的心愿满足了。” 姜维大喜,连忙拜谢。
孔明和姜维一同回到营寨,升帐商议夺取天水、上邽的计策。姜维说:“天水城中的尹赏、梁绪,与我交情深厚。我写两封密信,用箭射入城中,让他们在城内制造内乱,这样就能夺取城池了。” 孔明采纳了姜维的建议。姜维写好两封密信,绑在箭上,骑马来到天水城下,将箭射入城中。守城的小校捡到密信,呈交给马遵。马遵看后十分怀疑,与夏侯楙商议道:“梁绪、尹赏与姜维勾结,想要做内应,都督您要尽快决断。” 夏侯楙说:“可以把这二人杀掉。” 尹赏得知这个消息后,对梁绪说:“我们不如献出城池投降蜀国,或许还能有更好的前程。”
当天夜里,夏侯楙多次派人请梁绪、尹赏二人前去谈话。二人料到事情紧急,便披挂上马,各自手持兵器,率领本部军队大开城门,放蜀兵入城。夏侯楙、马遵惊慌失措,带着几百人出了西门,弃城逃向羌胡城。梁绪、尹赏迎接孔明进入天水城。安抚百姓完毕后,孔明询问夺取上邽的计策。梁绪说:“上邽城由我的亲弟弟梁虔把守,我愿意去劝他投降。” 孔明十分高兴。梁绪当天就前往上邽,叫梁虔出城投降了孔明。孔明重重地奖赏、犒劳了众人,任命梁绪为天水太守,尹赏为冀城令,梁虔为上邽令。孔明安排妥当后,整顿兵马准备进发。诸将问道:“丞相为什么不去捉拿夏侯楙呢?” 孔明说:“我放走夏侯楙,就如同放走一只鸭子。如今得到伯约,那可是得到了一只凤凰啊!”
孔明得到这三座城池后,威名大震,远近的州郡纷纷望风归降。孔明整顿好军马,把汉中的兵马全部调出,向前挺进到祁山,军队驻扎在渭水西岸。侦察兵把消息报告到洛阳。当时是魏主曹睿太和元年,曹睿升殿临朝。近臣上奏说:“夏侯驸马已经丢失了三郡,逃到羌中去了。如今蜀兵已经到达祁山,前军驻扎在渭水西岸,请陛下尽快发兵破敌。” 曹睿大惊,问群臣:“谁能为朕击退蜀兵?” 司徒王朗出班上奏说:“臣看先帝每次任用大将军曹真,他所到之处必定能够取胜。如今陛下为何不拜他为大都督,让他去击退蜀兵呢?” 曹睿批准了这个奏章,于是宣召曹真,对他说:“先帝把国家托付给你,如今蜀兵入侵中原,你怎么能忍心坐视不管呢?” 曹真上奏说:“臣才能浅薄、智慧不足,恐怕难以胜任这个职位。” 王朗说:“将军是国家的栋梁之臣,不能推辞。老臣虽然愚笨,愿意跟随将军一同前往。” 曹真又上奏说:“臣深受陛下大恩,怎敢推辞?只是希望能有一人作为副将。” 曹睿说:“你自己举荐吧。” 曹真于是举荐了太原阳曲人郭淮,郭淮字伯济,官封射亭侯,兼任雍州刺史。曹睿同意了,于是任命曹真为大都督,赐予符节和斧钺;任命郭淮为副都督,王朗为军师。当时王朗已经七十六岁了。曹睿挑选东西二京的二十万军马交给曹真。曹真任命同宗弟弟曹遵为先锋,又任命荡寇将军朱赞为副先锋。当年十一月,大军出征,魏主曹睿亲自送到西门外才返回。
曹真率领大军来到长安,在渭水西岸扎下营寨。曹真与王朗、郭淮一起商议退兵的计策。王朗说:“明天可以把队伍整顿得严整有序,大张旗鼓地展示旌旗。老夫亲自出马,只用一番话,就能让诸葛亮拱手投降,蜀兵不战自退。” 曹真十分高兴,当夜传令:明天四更做饭,天亮时务必让队伍整齐,人马威风凛凛,旌旗、鼓角都要按照次序排列。同时派人先去下战书。
第二天,两军对峙,在祁山前列成阵势。蜀军看到魏兵军容十分雄壮,与之前夏侯楙的军队大不相同。三军的鼓角声停歇后,司徒王朗骑马出阵。上首是都督曹真,下首是副都督郭淮,两个先锋压住阵脚。侦察骑兵来到阵前,大声喊道:“请对阵的主将答话!” 只见蜀兵的门旗打开,关兴、张苞分别从左右两边出来,在两边立马站定;接着一队队勇猛的将领依次排列;在门旗的阴影下,中央一辆四轮车缓缓驶出,孔明端坐在车中,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着素衣,系着黑色的丝带,神态飘逸。孔明举目望去,看到魏阵前有三个大伞盖,旗上写着大大的姓名:中央那位白胡子老者,是军师、司徒王朗。孔明心中暗自思忖:“王朗必定会说出一番劝降的话,我要随机应变应对他。” 于是让人把车推到阵前,让护军小校传话:“汉丞相要与司徒对话。” 王朗纵马而出。孔明在车上拱手示意,王朗在马上欠身回礼。
王朗说:“久闻您的大名,今日有幸与您相见。您既然知晓天命、明白时务,为何还要发动这无名之师呢?” 孔明说:“我奉天子诏令讨伐逆贼,怎么能说是无名之师?” 王朗说:“天下大势有所改变,皇位更替,归于有德之人,这是自然的道理。自从桓帝、灵帝以来,黄巾起义,天下纷争不断。到了初平、建安年间,董卓叛逆,李傕、郭汜相继作恶;袁术在寿春称帝,袁绍在邺城称雄;刘表占据荆州,吕布像猛虎一样吞并徐州。盗贼蜂拥而起,奸雄飞扬跋扈,国家危如累卵,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太祖武皇帝曹操,扫除奸邪,席卷天下,百姓倾心归附,四方敬仰他的德行。这并非凭借权势夺取天下,实在是天命所归。世祖文帝曹丕,神明英武,继承大统,顺应天命和人心,效法尧帝禅让给舜帝,身处中原统治万邦,这难道不是上天的旨意和百姓的意愿吗?如今您胸怀大才、身负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为何却要强逆天理、违背人情行事呢?难道您没听过古人说的‘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吗?如今我大魏拥有百万大军,良将千员。您这腐草般微弱的萤光,怎能比得上天空中皎洁的皓月呢?您可以放下武器,前来归降,还能保住封侯的爵位。这样国家安宁,百姓安乐,岂不是美事一桩!”
孔明在车上大笑道:“我原以为身为汉朝的元老重臣,您必定会有高明的见解,没想到却说出这般粗鄙之言!我有一番话,诸位听好了:昔日桓帝、灵帝在位时,汉朝的统治衰落,宦官酿成大祸,国家动荡,年成不好,四方扰攘不安。黄巾起义之后,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害百姓。朝堂之上,官员如同腐朽的木头,在宫殿台阶之间,那些人只知贪图俸禄,如同禽兽一般。狼心狗肺、品行不端的人充斥于道路,奴颜婢膝的小人纷纷把持朝政。致使国家变成废墟,百姓生灵涂炭。我早就知道你的所作所为:你世代居住在东海之滨,起初通过举荐孝廉进入仕途,本应匡扶君主、辅助国家,振兴汉室,没想到你却反而帮助逆贼,一同谋划篡位!你罪恶深重,天地都不能容忍!天下的人都恨不得吃你的肉!如今幸好天意不绝汉朝,昭烈皇帝刘备在西川继承大统。我现在奉嗣君的旨意,兴兵讨伐逆贼。你既然是个谄媚阿谀的臣子,只该藏头缩尾,苟且偷生,谋取衣食,怎么敢在军队面前,妄谈什么天数呢!你这白发苍苍的老匹夫!长着白胡子的老贼!你很快就要命丧黄泉,有什么脸面去见汉朝的二十四位皇帝!老贼,还不快快退下!叫那些叛逆之臣来与我一决胜负!”
王朗听了这番话,气得胸膛发闷,大叫一声,栽倒在马下,当场气绝身亡。后人有诗称赞孔明:“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孔明用扇子指着曹真说:“我不逼迫你。你可以整顿军马,明天与我决战。” 说完,便乘车返回。于是两军都各自退去。曹真让人用棺木盛殓王朗的尸首,送回长安。
副都督郭淮说:“诸葛亮料定我们军中正在治丧,今夜必定会来劫寨。我们可以分兵四路:两路兵从偏僻的山路,乘虚去劫蜀寨;两路兵埋伏在本寨外,从左右两边夹击。” 曹真十分高兴,说:“这个计策与我想的一样。” 于是传令给先锋曹遵、朱赞,吩咐道:“你们二人各率领一万军队,绕到祁山后面。只要看到蜀兵朝着我们的营寨而来,你们就进兵去劫蜀寨。如果蜀兵不动,就撤兵回来,不可轻易前进。” 二人领命,带兵而去。曹真对郭淮说:“我们两人各率领一支军队,埋伏在寨外,寨中虚堆柴草,只留下几个人。如果蜀兵来了,就放火为号。” 诸将都按照安排,各自做好准备。
再说孔明回到营帐,先唤来赵云、魏延听令。孔明说:“你们二人各率领本部军队去劫魏寨。” 魏延进言说:“曹真精通兵法,必定料到我们会乘他们治丧之机劫寨,他怎会不防备呢?” 孔明笑着说:“我正是要让曹真知道我们去劫寨。他必然会在祁山后面埋伏军队,等我们的兵马过去,就来袭击我们的营寨。所以我让你们二人带兵前去,在山脚后路远处扎营,任凭魏兵来劫我们的寨。你们看到火起作为信号,就分兵两路:文长守住山口;子龙带兵杀回,必定会遇到魏兵,这时放他们逃回,你们趁机进攻,他们必定会自相残杀,这样就能大获全胜。” 二将领命,带兵而去。孔明又唤来关兴、张苞,吩咐道:“你们二人各率领一支军队,埋伏在祁山要道;放过魏兵,然后从魏兵来的路上,杀向魏寨。” 二人领命而去。孔明又命令马岱、王平、张翼、张嶷四将,埋伏在寨外,四面迎击魏兵。孔明虚设寨栅,在中间堆起柴草,作为火号;自己带领诸将退到寨后,观察动静。
魏先锋曹遵、朱赞在黄昏时分离开营寨,缓缓前进。二更左右,远远望去,山前隐隐约约有军队在行动。曹遵心想:“郭都督真是神机妙算!” 于是催促士兵加快前进。到达蜀寨时,将近三更。曹遵率先杀入寨中,却发现是个空寨,一个人也没有。他料定中计,急忙撤军往回走。这时,寨中突然火起。朱赞的兵马赶到,两队人马自相残杀,顿时大乱。曹遵与朱赞交战,才知道是自己人在互相践踏。他们急忙集合队伍,忽然四面喊声震天,王平、马岱、张嶷、张翼杀了过来。曹遵、朱赞带领一百多名心腹骑兵,朝着大路逃窜。忽然鼓角齐鸣,一彪军拦住去路,为首的大将正是常山赵子龙,他大声喊道:“贼将哪里逃?快快受死!” 曹遵、朱赞二人夺路而逃。忽然喊声又起,魏延又带领一彪军杀到。曹遵、朱赞二人惨败,夺路逃回本寨。守寨的军士以为是蜀兵来劫寨,慌忙放起号火。左边曹真杀到,右边郭淮杀到,魏军又自相残杀起来。背后三路蜀兵杀到:中央是魏延,左边是关兴,右边是张苞,一阵猛攻。魏兵大败,逃了十多里,魏将死伤众多。孔明大获全胜,这才收兵。
曹真、郭淮收拾败军回到营寨,商议道:“如今魏兵势力单薄,蜀兵势力强大,用什么计策才能击退他们呢?” 郭淮说:“胜负乃是兵家常事,不必忧虑。我有一计,能让蜀兵首尾不能相顾,他们必定会自行退兵。” 正是:可怜魏将难成事,欲向西方索救兵。不知道郭淮究竟有什么计策,且看下文分解。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