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一嚷,打破了凝重的气氛。尉迟敬德紧握钢鞭,目光炯炯地盯着汜水对岸喧嚣的夏军,沉声道:“末将谨遵将令!但待彼辈气衰!”
秦琼(秦叔宝)虽未多言,只是默默紧了紧鞍鞯,其沉稳的姿态已表明心志。其余将领亦纷纷拱手应诺:“谨遵秦王号令!”
于是,虎牢关前出现了这番景象,一边是夏军震天动地的鼓噪呐喊,人潮如沸,兵刃耀日,声势骇人;另一边,唐军壁垒却如深渊般沉静。李世民严令各部,偃旗息鼓,饱食秣马,士卒轮番休憩。只有关墙之上,哨探鹰隼般的目光紧紧锁住敌阵的每一丝变化。
时间在夏军徒劳的喧嚣和唐军蓄势的沉默中悄然流逝。日头渐高,炽烈的阳光灼烤着大地。汜水东岸,那连绵二十里的庞大阵营,初时的喧嚣激昂果然如李世民所料,开始显露出疲态。鼓声不再齐整,呐喊也失了中气。更致命的是,漫长的列阵等待耗尽了士卒的气力,饥渴之感如同藤蔓般悄然爬上每个人的心头。夏军阵型开始出现不易察觉的松动,士兵们焦躁地挪动脚步,目光频频望向后方,期盼着收兵的命令。
关城之上,李世民按剑而立,目光如电。他抬头望了望已近中天的骄阳,嘴角勾起一丝冷峻而自信的笑意。
再说窦建德,自恃拥兵十余万,骄矜之气日盛。他见李世民高挂免战牌,拒不出战,心中更生轻慢,遂遣三百精骑,涉过汜水,进至距唐营约一里处勒马。窦建德傲然遣使向李世民传话:“素闻唐军精锐,何不遣数百壮士出营,与我健儿一较(博戏)高下?”
李世民听闻窦建德那近乎戏谑的挑战,面上波澜不惊,只淡然下令道:“君廓将军,你率二百长槊锐卒,出营会会夏军。”
骁将王君廓慨然应诺,旋即点齐精兵,如一道锋利的楔子,自壁垒间裂开的辕门疾射而出。
刹那间,汜水畔风沙骤起!二百唐军锐卒挺着丈余长槊,槊锋森然如林,在王君廓的率领下,毫无畏惧地迎向那三百夏军精骑。霎时间,两股人马轰然相撞!金铁交鸣之声刺破长空,战马嘶鸣,人声怒喝。 只见槊影翻飞,刀光闪烁,双方骑兵在狭窄的河滩地上倏忽交锋,乍合乍分,如同两股激烈对冲的湍流。马蹄践踏起滚滚黄尘,几乎遮蔽了正午的阳光。数个回合往来冲杀,双方皆有骑士落马,鲜血染红了干燥的土地,然而阵型未乱,胜负难分。
王君廓于乱军之中挥槊挑翻一名敌骑,抬眼扫过战场,又瞥了一眼高悬中天的烈日,心知秦王所言的“午时”将近,不宜在此缠斗。几乎同时,夏军阵中也传来了隐隐的钲声(收兵信号)。
看看天色,两军主将心意相通,几乎同时鸣金收兵。 正杀得难解难分的双方士卒闻令,如同绷紧的弓弦骤然松开,各自勒转马头,保持阵型有序脱离接触,分别退回本阵。河滩之上,只留下倒伏的旌旗、散落的兵刃和几处暗红的血渍,在烈日下无声诉说着方才的激斗。
不多时,夏军阵中忽起一阵骚动,只见王世充的使臣王琬,身披灿若明霞的鎏金铠甲,手持寒光凛冽的宝刀,胯下赫然骑着一匹神骏非凡的青骢马,那正是昔日隋炀帝御用的千里良驹!此马通体青白相间,毛色如最上等的锦缎,在正午的骄阳下流转着玉璧般的光泽。
王琬刻意策马突出阵前,在距唐营一箭之地耀武扬威地来回驰骋。金甲映日,刀光刺眼,尤其是那匹御马,步伐矫健,顾盼生姿,仿佛踏着无形的华毯,瞬间攫取了所有人的目光。夏军看到此,阵中爆发出阵阵喝彩,仿佛这炫目的展示已为他们赢得了头彩。
关城之上,李世民的目光早已被那匹青骢马吸引,即便是见惯名驹的他,也不由得眼中精光一闪,脱口赞道:“真乃绝世良驹!”
这赞叹发自肺腑,言语间尽是对骏马的欣赏,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秦王话音刚落,身侧如铁塔般矗立的大将尉迟敬德猛地抱拳,声如炸雷道:“秦王殿下!容末将去将那御马夺来献于麾下!”
但见尉迟将军双目赤红,战意勃发,仿佛那马已是囊中之物。李世民闻言,眉头微蹙,立刻沉声喝止道:“敬德不可!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我岂可为了一匹骏马,而折损帐下猛士?”
李世民爱惜良将,尉迟敬德乃冲锋陷阵的无双利刃,其价值远非一匹马可比,何况是出城冲入敌阵夺马这等凶险之事。
然而尉迟敬德性如烈火,一旦战意点燃,岂是言语能阻?他朝身旁的高甑生、梁建方低吼一声:“随我来!”
高甑生、梁建方均为李世民秦王府的中级军官,直属尉迟敬德指挥。二人早期参与平定薛举、刘武周作战,属唐军玄甲军精锐分队,但因史料缺失,具体战功未被单独记载。二人当年尚属“勇将”范畴,其历史地位的提升主要在贞观年间。
高甑生贞观年间任盐泽道总管,贞观八年(634年)后因诬告李靖谋反被流放。梁建方贞观后期至永徽年间(651年)曾率唐军征讨西突厥,官至右武候将军。
此时,高、梁二将听得尉迟将军命令,应声答道,下了城楼,三人已如离弦之箭,猛夹马腹,从唐军壁垒的侧翼小门电射而出!战马嘶鸣中,三骑铁蹄踏起滚滚烟尘,直奔那正在炫耀中的王琬而去!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