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捷的消息也在天明之后,传遍了全城。京师的百姓们得知之后,就如同煮熟了的沸水一样,人人都在欢呼着。
茶馆酒楼更是高朋满座,畅聊着;大街小巷鞭炮声不断,比过年了还热闹。
虽然流贼灭了,但是崇祯简单吃了点早膳就继续去乾清宫批阅今天的奏疏。内心的激动从未停下过,但多少也有些忧虑,原因就是钱,犒赏三军、赏赐,想想头又开始疼了。
城中的各种消息,随时都会有人禀报给皇帝。拒绝鞑子蛮横的要求之后,全城百姓都高呼陛下圣明。
崇祯得知百姓们的情绪和反应后,自然也是颇为得意,但得意了没多久,就又忧心起来了。把清使赶走容易,可虏旗要是再打进来,能不能赶走就不好说了。
如今川蜀大捷,要是女婿能早日赶回来,那就更好了。
而且打仗是要花银子的,自己现在手中就一百来万两银子,还是上次募捐得来的,这么点钱,又如何能支撑得起大规模作战的花销,再加上还要赏赐有功之臣,唉。
就在崇祯烦闷之时,一名小太监,急急匆匆的步入乾清宫,见到皇帝之后,赶忙跪地,双手呈上一份加急发来的奏报:“陛下,东厂急报!”
急报?还是东厂发来的,这鞑子的使者不是才刚走没多久吗,这个时候人应该还没回到盛京吧?东厂就来急报了。
崇祯赶忙亲自走了下去,接过所谓的急报,拿到手了,才知道是两份,赶忙一一拆开查看。
拆开才知道,一份是东厂发来的,还有一份,是勇卫营的夜不收发来的。
这一看,给崇祯惊出了一身冷汗,这两份急报内容差不多,全都说说晋商通敌卖国。
文中都是说,晋商如何卖国,走私大量物资给辽东,什么药品、茶叶、布匹、军器、火药、粮食、情报,总之就是什么都有,以此获取大量利益。
“啊、啊、啊,该死,该死,全都该死!蛀国奸商,蛀国奸商!”
崇祯看完之后,十分震怒,大骂奸商,此时的他,双目赤红,身子摇摇晃晃,几乎快要站不稳了。
“皇爷、皇爷、皇爷,您、您没事吧?”王承恩赶忙上前搀扶。
“你看看、你看看,这是东厂和勇卫营的夜部收发来的。”
“是,皇爷!”王承恩接过细细察看,这一看也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信中写的很是详细,这说明一定是掌握了一定的证据,难怪,每每鞑子入侵就能卡住朝廷的咽喉,原来是这些奸商在作祟。
“皇爷,这些奸商好大的胆子,他们居然敢通敌卖国,无视我大明国法,仅凭他们干的这些事,全都要人头落地!”
“哼、哼哼,人头落地,这些奸商,能做这些事,岂能没有官员庇护,朕要诛他们九族!”
崇祯又把信拿过来,接着往下看,原来是女婿最先发现了这些商人有问题,因此和东厂的人分别,前往山西,调查取证。信里还说,这些商人靠卖国,家资十分雄厚。
在东厂的深入调查下,发现晋商已经囤积了大量物资,似是要运往辽东,大致会从张家口出关,但目前观察的情况是,许多物资还在陆续到达,短时间应不会出关。
“好啊、好啊,果然是卖国奸商!等等,大量物资,出关!
现在回想鞑子使者急不可耐要求尽快谈判,会不会就是因为这一点呢?
如此想来,奴酋在没有收到物资之前,想来还不会动兵。量物资还在陆续,这么说短期之内不会运出去,这些奸商靠卖国赚的盆满钵满。
那朕就把你们的家产全都抄了,为朕所用!这信中最末尾写着,臣愿在班师回京之际,彻底铲除这些奸商。”
“承恩,立即派人飞马去信,告知义明和曹化淳,朕等着他们吧奸商抓回来!朕要亲自处死这些诸国奸商。
还有,鞑子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来,把南方的重兵调回来,还有这件事先不要透露出去。”
“老奴遵旨,老奴马上安排。”
皇帝的潜意思就是,南方没什么好打的了,驻扎重兵就没有太多必要了,赶紧调整到北方来,留下一些地方总兵驻守就行了。
黄义明在拜见过秦良玉之后,就返回了成都,也吩咐马祥麟在家多陪陪母亲,允许其明日再回成都。
回到成都后的黄义明,对各项事宜逐一安排稳妥,次日,大军正式班师回京。
着眼看就要走了,朝廷赦免的文书也下来了,不少投降的将领都被赦免了,唯独没有自己。孙可望整天就像是一个要债的,跟在黄义明身后。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