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唐:开局系统让我抢婚 > 第一百四十八章 推行贞观犁

第一百四十八章 推行贞观犁(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长安城中。

大唐最为繁华的都城。

此刻的大唐书店,毫无意外的火遍了长安城,甚至名头已经传向周边。

许多人都涌来长安城中,想要购买纸书。而李世民顾虑的事情,终究是发生了,那就是纸书完全不够卖。

虽然每日匠人都加班加点,但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来买书的除了读书人,一些寻常百姓也能买得起。

对于他们来说,往常买书太过昂贵,如今终于是有机会了。相较于买书的成本,找先生蒙学反而不值一提。

不过这一天。

情况终究有些不一样。

因为三国演义的第二册,终于要出了。

虽然三国演义并非正史,但其中的故事实在是精彩,令无数人倾倒。

可惜的是,其中剧情戛然而止。

让不少人难受了好些天。

而现在,终于能够看见后续了,岂不是让读者万分激动?

是以大唐书店外,已经排了好长的队。

徐均等人便在其中。

作为大唐书店第一批的客户,他们也是难受得最久的。毕竟他们最早看完三国演义第一册,那可真是咬牙切齿啊!

尤其是徐均,他现在已经成为国子监人人喊打的恶贼,便是因为这三国演义。

实在是害人不浅啊!

“也不知三国演义第二册,写到哪了,我可以笃定,剧情绝对没有写完!”

徐均咬着牙,愤愤不平的说道。

但不爽归不爽,看还是要看的,正是因为剧情精彩,想要知道后续才难受。

若是剧情不好,谁又会理会呢?

因为青莲居士只写了一首将进酒,虽然非同凡响,却也不能让众人信服。

如今这三国演义,倒是吸引了不少粉丝。

主要是孔颖达比较开明,虽然三国演义并非典籍正史,却也没有强加禁止。

才会这般盛行。

毕竟读书人看杂书,已经是传统了。

正儿八经的东西有啥滋味!

虽然大唐书店人满为患,但逍遥轩的生意也没有受到影响,依旧是宾客纷至。

有逍遥酒压轴,就不担心生意不好。

……

而在宫中。

李世民带着制盐之法归去。

第一时间就找到工部的人,让他们召集工匠,抓紧时间打造装置。

眼下倒也没必要急着制盐。

先积攒实力,等到有了把握的时候再出手,直接让世家猝不及防。

李世民也不是直来直往的。

如果他不懂变通,怕是就没有玄武门之变了,如今将会多一座废秦王墓。

成王败寇,自古皆是如此。

不过眼下。

先前秦怀玉给他的贞观犁图纸,李世民已经成功打造了一大批出来。

这同样是重中之重。

既然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提升生产力,将原本的二牛抬杠升级成贞观犁,同样可以解放不少劳动力,使得劳动效率提升。

能够将寻常耕犁的耕种效率提升大半,这对于当今的大唐来说,绝对是神器无疑。

李世民当然不想耽搁太久。

也许早一刻推行出去,就能让更多百姓吃饱穿暖,这也是李世民的理想。

作为大唐第二位君王。

其实李世民的情况,和开国皇帝也差别不大。

他是跟着李渊起兵的。

最终整个大唐,有大半都是他打下来的。

正因为目睹了前朝之事,李世民很警惕,他同样在意自己的污名。

想要改变众人印象,他要做的更好。

现在便是机会。

将贞观犁推行出去,李世民的威望必定更上一层楼,大唐也将更加稳定。

距离李世民的目标,也更进一步了。

在大殿之中。

李世民神色郑重,没有半点懈怠之意。

而在大殿之中,除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另外有一人乃雍州长史。

大唐初年,京师事务并未设置京兆尹。

而雍州虽有州牧刺史,大部分时候都是由亲王担任虚名,事务由长史处理。

李世民要在长安城,乃至于整个京兆地区推广贞观犁,当然是需要雍州长史处理。

此刻的雍州长史,有些意外的看向李世民,不知道陛下召见自己所为何事,但他大概能感觉到,自己此番前来事关重大。

此间气氛,着实有些严肃。

尤其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整个长安城就没人不知道,他们乃是李世民的绝对亲信。

二人在此,恰恰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

李世民沉默片刻,终于是开口道:

“王爱卿,朕今日找你来,是有一件要事要交代你,你不可怠慢。”

雍州长史连忙拱手道:

“请陛下吩咐,臣定当全力以赴。”

李世民也不含糊,直接一招手,便是有人提着一架贞观犁出来了。

雍州长史不由得意外,看着这架模样古怪的耕犁,似乎和他印象中不太一样。

“陛下……这是?”

李世民朗声说道:

“此物乃是贞观犁,和普通耕犁相比,可以提升耕种效率大半。若能推广到整个大唐,势必能让百姓轻松许多。

而朕要你做的,便是以最短时间,将这贞观犁在雍州地区推广开来。”

“什……什么?”

雍州长史瞪大了眼睛,其中满是不可思议。

作为雍州最高佐官,掌管京城周边诸多事务,这位置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起码是李世民的亲信,或者说看重之人。

而寻常耕犁的效果,雍州长史自然是知道的,可李世民却直接说,眼前这耕犁,不对,是叫做贞观犁的,比普通耕犁提升大半?

而后,李世民想起一处关键没说,赶紧补充道:

“这贞观犁,并非双牛犁,而是单牛犁。”

这话一说,雍州长史更是无言以对,也就是说,这诸葛亮只要一头牛,就能达到原来两头牛的效果,还好上大半?

这也太离谱了,是不是太夸张了点。

想到这里,雍州长史看向李世民,但李世民很淡定,也很肯定。

于是乎,他看向长孙无忌和房玄龄。

从二人的表情能看出,他们并未觉得李世民妄言,也就是这是真的?

“嘶……”

雍州长史倒吸一口凉气。

这未免太骇人听闻了,不过既然李世民亲口所言,多半不是假的。

若真能将之推广到天下,到时候记住的不只是贞观犁的名字,他雍州长史也将名留青史啊!

想到这里,他忽然蠢蠢欲动。

作为一个文人,一个读书人,最大的愿望,当然是那个名留史册。

而且不是污名。

否则遗臭万年,那可就尴尬了。

而现在,机会已经摆在面前了,若是错过了,怕是要被天下人耻笑。

诸般思绪浮现于心中,雍州长史说道: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