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蓉拣着一些话同于氏说了一些,于氏无奈地道:“阿蓉,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同你说缘由吧。”
秦蓉听于氏细细说了前因后果,这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秦怡还在梨花镇时曾救了一位年轻的郎君,那位郎君当时身上有伤,秦怡也不好把那位郎君带回家中,于是便把那位郎君安置在破庙中,给了小乞丐几个银钱让他们照顾那位郎君。
她当时也没多想,就想着那位郎君可怜来着。
秦怡身边没有多少的银钱,但是给那位郎君治伤看大夫可要不少银钱,于是她便去当了自己的首饰。
当铺的柴掌柜同于氏还算有些交情,于是便把这事告诉了于氏,于氏没有立马去质问秦怡,而是偷偷跟着秦怡去瞧瞧到底发生了何事。
之后,于氏才知道了是发生了何事。
于氏原本还担心秦怡同那位郎君有私情,可后来她发现秦怡确实也只是好心,她便没有说破这件事。
只是没过几日,那郎君便离开了,于氏便没把这事放心上,直到后来,于氏才知道那郎君离开的路费也是从秦怡这借的。
自那次事之后,于氏便留了心,她想着等秦怡再大一些再给她开工钱,后来到了府城,忙了一阵之后她就忘记了这事,后来她有心想把铺子留给秦怡便没提工钱的事。
至于不让秦怡出去做生意,这事可真是有点说头。
于氏来了府城安定下来之后,便想着帮秦怡继续相看,毕竟秦怡的年岁也到了,谁知道才开始相看,就叫一位郎君找上了门。
原来这位找上门的郎君就是当年秦怡救下的那位郎君。这位郎君叫陆之行是松江人,父亲是松江开原县的县令,母亲是松江本地的大户人家的小姐。
陆之行游学时途经临水县时时遭贼人报复受了伤,一路逃到了梨花镇,这才被秦怡救下了。他当时问秦怡借了银钱离开,还承诺日后一定会回报给秦怡。
只是当时陆之行返回松江县完全养好了伤再回来梨花镇时,于氏一家子已经来了府城,陆之行又赶着要科举便先去了京城。
前些时日,那陆之行终于找来了,他没有先见秦怡,而是先同于氏见了一面,他知道于氏正要为秦怡相看,便毛遂自荐。
陆之行相貌堂堂,也已经有了功名在身,诚意也尚可,于氏心里其实有些满意。
只是门第上确实有些不配了,陆之行这次虽然没有考进前三甲,却也得了第九名,运作运作留京或者外放都是可以的,可阿怡却只是商户女……
陆之行见于氏犹豫便同于氏约定了一月之期,待他回去禀明父母再同秦怡见面,询问秦怡的意思。
于氏见陆之行有诚意,条件也还可以,便决定等上一个月。
可虽说是等,于氏心里难免便有了些期待,若是真当了官夫人,秦怡还如何去做生意?所以她便无论如何都不肯答应。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