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进才的脑子飞速运转,试图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片刻之后,他试探性地提出建议:“副校长,如果想要做出回应,不外乎有两种方法。一是暂时取消杨晓帆的博士生身份,等他符合基本条件以后再次录取;二是尽快采取一些方式或者手段,向广大公众证明他的卓越能力。”
副校长眼睛一瞪,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废话,当然不能取消他的博士生身份,那样像什么话啊?”
其实,曲进才也心知肚明,不能这样。如果真的屈从于这些舆论压力,对杨晓帆做出处理,不但丢了学校领导的面子,还会显得华清大学的招生工作过于儿戏,更加失去体面和威严。
但他作为具体承办人,在提建议时却不能不说。而且此刻,让领导批评一下,发泄发泄情绪,也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怎样,这都是他的工作出了纰漏。
其实,两人都很清楚,当务之急就是要想办法证明杨晓帆确实具备这样的能力。
华清大学之所以破格录取他为博士,是秉持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是为国选优,是创新发展。
他们也都明白,对待学校里这些博学多才的教授和天之骄子的学生,只有让他们真正地信服而且充分认可,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化解这场风波。
当然,此刻他们之所以无条件地力挺并相信杨晓帆,更多的其实是因为院士慕远山。
毕竟这么高水平的院士,德高望重,地位超然,别说徒弟,连徒孙都有一大堆了,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再收一个这样年轻的人做关门弟子,而且还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
这其中一定有他独特的考量和依据,而他们重中之重地就是要尽快找到这个点。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