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内的世家子弟们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纷纷聚集在一起,七嘴八舌地劝说韩馥投降。这些人有的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有的则是被袁绍的威势所震慑,总之,他们都认为投降才是韩馥唯一的出路。
面对众人的劝说,韩馥犹如被架在火上烤一般,内心备受煎熬。他知道,这些世家子弟代表着邺城的大部分势力,如果不听从他们的建议,恐怕会引起内乱。然而,投降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他又怎能轻易屈服呢?
就在韩馥犹豫不决的时候,袁绍派遣使者荀谌进入了邺城。荀谌是袁绍的谋士,以能言善辩着称。他见到韩馥后,先是对韩馥的功绩和才能大肆赞扬了一番,然后话锋一转,开始分析当前的局势。
荀谌指出,袁绍势力强大,兵多将广,而韩馥的兵力相对较弱。如果韩馥选择抵抗,不仅胜算渺茫,还可能会给邺城带来巨大的灾难。相反,如果韩馥投降,袁绍必定会善待他,不仅可以保住他的性命,还能让他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韩馥听了荀谌的话,心中的天平逐渐倾斜。他想到自己与袁家的关系,毕竟他也算是袁家的门生故吏,有着这一层关系在,他相信袁绍不会对他太过苛刻。而且,投降确实可以避免一场无谓的战争,保护邺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韩馥最终还是决定投降。他将自己的条件告诉了荀谌,希望能够得到袁绍的认可。荀谌将韩馥的条件一一记录下来,并承诺会转达给袁绍。
袁绍得知韩馥愿意投降,心中大喜。他原本就对邺城垂涎已久,如今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下这座城池,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韩馥的条件。
次日,阳光明媚,韩馥率领着麾下的文臣武将们早早地来到了邺城的城门口。他们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夹道欢迎袁绍部队的入城。当袁绍的大军缓缓进入邺城时,韩馥亲自上前迎接,态度谦卑而恭敬。
就在这一天,邺城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掌控着这座城市的韩馥,在袁绍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他颁布了一道军令,命令赵浮和程奂停止对麴义的讨伐行动,并将他们麾下所有的弩士全部交由麴义统领。
赵浮和程奂接到这道军令后,心中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出于对韩馥的忠诚,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道军令竟然成为了他们的催命符。
在交接完兵权后,赵浮和程奂踏上了前往邺城的道路。一路上,他们心情沉重,对未来充满了担忧。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一场巨大的阴谋正在等待着他们。
袁绍早已料到韩馥会有如此举动,他暗中派遣了一批杀手,埋伏在赵浮和程奂必经之路的两侧。当赵浮和程奂的队伍进入伏击圈时,杀手们突然发动袭击,一时间箭如雨下,刀光剑影。
赵浮和程奂虽然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最终双双惨死在乱刀之下。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道路,也染红了邺城的天空。
至此,韩馥麾下的两名得力武将,继潘凤之后,也相继殒命。这对于韩馥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的势力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而袁绍则趁机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成为了邺城真正的主人。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