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好在汉代的时候,儒家的思想尚未被完全禁锢,君子六艺仍然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皇甫坚寿的实力,要胜任一个百夫长的职位绝对是绰绰有余的。然而,时光流转,到了魏晋时期,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当时,陈群提出了“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的核心是只看重门第,而对个人实力的考量则被忽视。在那个时代,门第成为了决定一个人仕途的关键因素。以皇甫家的地位,皇甫坚寿完全有资格担任大将这样的重要职务。可惜的是,现在并非魏晋时期,而是汉末。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皇甫家族已经承受不起失败的代价。他们只能将现有的资源按照一定比例倾向于皇甫郦,以确保家族的利益和地位得以延续。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风起云涌,英雄辈出;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残酷的时代,平民百姓在艰难困苦中苦苦挣扎,生活异常艰难。
牛辅、樊稠和董越迅速地集结在一起,他们的周围,西凉士卒们也纷纷跃身上马,紧密地护卫着他们,生怕这三位将领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与此同时,段煨仍在紧张地指挥着大军,竭尽全力地控制着局面,试图阻止吕布的突进。
牛辅、樊稠和董越三人的目光紧盯着那越来越近的身影,心中的恼怒如同火山一般喷涌而出。他们完全不顾及吕布那令人畏惧的战斗力,毫不犹豫地拍马疾驰,径直朝吕布冲杀过去。
董卓的死讯早已像野火一样传遍了全军,而作为董卓义子的吕布,竟然背叛了他们,转而投靠了朝廷的阵营。这对于牛辅等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耻辱和背叛。
尽管他们名义上也算是朝廷的人,但那是在董卓还在世的时候。如今,董卓已死,他们这些西凉的武将们在朝堂上的诸公眼中,已经成为了叛军。
面对这样的困境,这些西凉武夫们感到束手无策。他们无法改变自己被打上叛军标签的命运,只能在这个残酷的现实中艰难求生。
牛辅站在人群之中,满脸怒容,对着吕布高声怒斥道:“吕布!相国大人对你可谓是恩重如山!你为何要背叛他?”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嘈杂的战场上显得格外响亮。
吕布听到牛辅的怒喝,心中不禁一喜。他此次前来,目的就是要找到牛辅的身影,以便实施自己的斩将策略。只有斩杀了牛辅,他才有可能以少胜多,扭转战局。
吕布环顾四周,只见西凉铁骑如汹涌的波涛一般,数量众多,远远超过了他所率领的并州铁骑。仅仅是牛辅一方的兵力,就比吕布一方多出一倍有余。这也是段煨敢于围剿吕布的底气所在。
不仅如此,西凉铁骑中还掺杂着一些招募而来的步卒。这些步卒虽然并非正规军,但他们都经过了一定的训练,具备相当的战斗能力,可以有效地抵御敌人的进攻。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