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辙,先将电线从梁山拉下来,然后给各处居民楼的门口挖槽,埋线头,接线头,接上周康从地球带回来的电表!
等他将这一切都做好之后,那电线杆也出厂了。剩下的事儿那就是将电线往电线杆上架设了。
当通了电之后,那么各处建筑物前埋下的线头,便可以往电线上接了。当然,这属于细活,得慢慢来。
而关于这个电表,周康和彭楚喜商量的是每个区安一个电表,如今的梁山厂生产不出来电表这种精密仪器,光靠周康去地球上买,并且落实到每一户,那显然又不现实。
于是采取了一个比较笨的办法,一个区装一个电表,每个月收电费的时候就照着总电表收,然后家家户户分摊电费。
这个办法有一个隐患,那就是不公平。有些人用的电多,有些人用的电少,如果采取分摊式,谁都感觉心里不平衡。如此一来,就造成了一个恶劣的循环现象;
等到下个月,人人心里都会想,上个月邻居用的电最多,却和我教一样多的钱,我用了那么少的电,却也要和他们交一样多的钱。那不如这个月我就疯狂的用电,不然就亏了!
当人人都出现这个念头的时候,电费就会变成家家户户一笔巨大的开支,这对于刚有了存款的梁州百姓来,简直是拔下一层皮啊。反正周康是不乐于见到这种情况发生的!
又生一计,于是,居委会诞生了!
周康设计的是,在每一个居民区都设置一个居委会,这个居委会的工作就是监督用电。为了让大家交电费时都相对的公平,那么居委会就得尽量让所有人用的电都是一样多的。
比如每天夜里到了几,必须熄灯。比如,每家每户不留插孔,不准私自用电。如果谁家需要使用电器设施,那必须到居委会的插孔来使用,并且需要登记。等到交电费的时候,则按照登记薄上的数据来确定谁家多交,谁家少交!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