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一千多年后的常校长读不读史书,那位可是把疑心病发挥到了极致,越级指挥甚至干预到旅团一级,细微操作猛如虎,结果越干预越出事。
不得不说,能在李治的治下为臣,对李勣和李钦载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若换了个度量不大,喜欢猜忌的帝王,李钦载的性格大约也不会是这样,一辈子咸鱼当到死,绝不对外露出半点真本事。
柳亭外寒暄许久,见李勣的身躯微微发颤,李钦载刚要上前给他披一件皮氅,李治却敏感地发现了。
忍着心头酸楚,李治解下自己肩上的皮氅,亲自给李勣披上,然后拉着李勣的手,邀他同乘御辇。
李勣慌忙拒绝,连道不敢。
李治再三邀请,李勣却拒绝得非常坚定,不行就是不行,君是君,臣是臣,臣子若乘天子御辇,这是乱了纲常礼法。
君臣一番推让,群臣看得暗暗赞许。
胜不骄,败不馁,英公立下旷世之功,做人却仍谦逊明礼识进退,不愧是三朝功勋,人家深得三代帝王器重不是没有道理的。
李钦载在一旁有些尴尬,李勣的态度显然做得滴水不漏,而他,经常出入太极宫,经常与李治没大没小对坐在一起饮酒。
当年从海东归京时,记得李治也邀他一同登御辇,而他没拒绝,给点阳光就灿烂,果真登上了御辇。
也亏得李钦载这些年圣眷不衰,不然仅就乘御辇这个举动,被朝中御史知道了,定参得他欲仙欲死。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