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沉默片刻,只是平平澹澹地道:“臣以为,京营重事与边镇息息相关,如今既行募兵制,边镇兵卒不宜选募。然募而选之,纵有兵而无将,终究难成。”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这只是被各种目光汇聚之后的稳妥开场白,杨一清顿了顿之后就道:“武定侯所言,臣亦认同。五府之见、边臣参与国策会议之重臣之见,该当重视。此非争权,乃为家国重事计。京营诸将与边镇诸将皆需善战有谋,当此时,臣以为,当以边镇为重!”
郭勋呆了呆:那昨晚你的什么漂亮话。
皇帝却在开启这个话题之后首次开了口:“边镇是重中之重,重设三大营不能让边防空虚。然而京营问题重重,如果没有合适的将领、可行的练兵方法、可靠的后勤保障,那么京营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杨一清先抿了抿嘴。
皇帝话的风格,跟其他人都不一样。
用的字词更多,有些还很新鲜,但挺准确。
他仿佛只是润了润唇,脑子里过了这个念头就道:“臣入京前,已收到诸多老友信件。京中情势、诸王领地情势,臣亦知晓一二。陛下欲重设三大营,精兵足额是第一步,将帅用命是第二步,如臂指使是第三步。”
这话有点勇,怎么能京营能不能如臂指使是第三步呢?
郭勋眯了眯眼盯着他:文臣果然还是不能一条心!
朱厚熜却开口问:“愿闻其详。”
“朝中虽事多,然君臣一心,必不至于有剧变。陛下虽继统不继嗣,然如今法统已明,下已定,藩王兵患暂无忧。”
杨一清这番话让熟悉他的杨廷和、费宏等人很意外:得很直接。
没回避朝堂之中其实纷争不断的事实,但通过“君臣一心”这个词也表达了他的看法:你们其实就是互相之间争来争去,但斗而不破,维持朝堂稳定的念头是一条心的。
而京营防的是自己人,既然朝堂大概不会发生巨大变化,那么要防的也就是藩王和地方了。法统已明,准备又足,藩王作乱的情况很难出现。
“既如此,先足兵,渐换将,缓成军足矣。”杨一清继续道,“边镇精兵勐将,不可因此选调太多。陛下若有忧,当先忧边镇。京营之事,以五年十年计。”
朱厚熜静静地看着他。
从提出重设三大营开始,夏言帮五府提出的方略、兵部提出的方略、内阁的票拟意见,其实都照顾着皇帝想要防备“藩王作乱”、稳固皇位的需求。
郭勋大着胆子强调五军都督府和边镇重臣对这件事的发言权,也无非只是为了在京营中上层有更多话语权罢了。
像杨一清这样劝他以边镇为重、现在你皇位其实不危险、京营可以慢慢建设的,还是第一个。
朱厚熜问道:“既然缺少良将,三大营何时能成为善战之军?”
杨一清澹然回答:“边镇良将多矣!若尽数不致埋没,京营何愁无将?”
朱厚熜眯了眯眼睛,缓缓看了看郭勋和兵部尚书王宪。
自然不能是他们的问题,杨一清的是制度问题。
边镇的将种其实不少,但想要出头,要么走五军都督府勋臣的路,要么走兵部这条线文臣的路。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