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变故,奥创的袭击!
纽约最大的科技展览中心。
路明非和彼得坐在专门给重要的参加人物准备的桌子后。
除了他们两个之外,坐在桌后的还有诺曼·奥斯本和他的儿子哈利,斯蒂文斯理工学院的校长,以及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的一位终身教授。
当然,还有几位业内知名的大记者,连带着他们的摄影师,也在最前面坐着——准确地说,是国际知名媒体的王牌记者。
哪怕在这个跟路明非自己的世界比起来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的地球,“可控核聚变”依旧是那种可以震动全世界的技术。
至少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两个具备实用价值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存在,而且本质上是同一种技术——也就是托尼的方舟反应堆。
伊凡·万科当初也用这种方舟反应堆袭击过托尼,后来曾经和汉默工业合作,为一大批战斗机器人装载了方舟反应堆作为能源,但核心技术依旧被他牢牢地握在手里,汉默工业只是能用近乎于成本价的价格从他那里得到反应堆而已。
后来伊凡·万科为了报复托尼,操纵那些战斗机器人进行恐怖袭击,在袭击失败后消失在了大众视野,连带着他所拥有的技术自然也随之消失不见。
托尼又成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掌控可控核聚变的人。
无数人想要得到这门技术,但托尼只对外出售能源,虽然针对他“自私”的批评声不断,但从法理的角度上讲,确实没人能逼迫他交出这门技术。
但现在,世界上终于又要出现新的核聚变技术了。
虽然从奥托博士和奥斯本集团对外的声明来判断,他们的核聚变技术尚且还停留在“热核聚变技术”和“中大型设备”的阶段,远不及托尼的“冷聚变”和“微型反应堆”有技术含量,但只要能成功,就已经具备极大地实用性了。
反正无论是热核聚变技术还是冷聚变技术,都是为了提供廉价到几乎等于免费的电力资源,能做到多小其实没那么重要——又不是人人都想开一具跟中世纪盔甲差不多大小的钢铁战衣。
对于工业用电来说,不能小型化虽然难免会影响一些应用范围,但就整体而言算不上缺点。
如果是个普通的学者和普通的公司宣布这个消息,记者们大概是不会相信的,就算来也不是为了报道什么划时代的技术,只是为了好好嘲笑一个学术骗子,看看能不能凭借自己辛辣犀利的讽刺文笔而得到称赞。
但奥托博士是久负盛名的学者,奥斯本集团也是美国一流的生物工程科技公司,由奥托博士和奥斯本联合发表的声明,就不是开玩笑或者哗众取宠的了。
为了能获得鱼,是不会习惯自己多了四条手臂的感觉的,”奥托博士开玩笑道,“这四只机械手由一个人工智能操作,它和我的神经系统紧密连接,为我所用。”
“和你紧密连接?”斯蒂文斯理工学院的校长皱眉,“它不会反过来影响你吗?”
“当然不会,我在它上面安装了一个抑制系统。”奥托博士解释道。
抑制系统就在机械触手和他脊背接触的部分的顶端,是一个如同LeD灯泡般的外置发光芯片,但这就没必要展示了,他是来展示自己的核聚变技术的,不然能让几只机械手喧宾夺主。
让记者们安静一下,奥托博士开始操作仪器。 随着他的操作,复杂的金属架构成的仪器中央的空位上,渐渐浮现出一个仿佛小太阳般的高能能量球。
“目前来看,一切正常嘛,”路明非道,“能量输出功率也不算高,就算失控,也炸不了整个纽约,最多炸飞三分之一个市区。”
“已经不小了,三分之一个市区的伤亡简直难以想象,上次外星人入侵都没有这么大损失吧。”彼得捂脸。
“我是说炸飞三分之一个市区,没说剩下三分之二个市区能幸存啊,”路明非道,“剩下三分之二的市区虽然不会被炸飞,但是应该会被炸成大坑吧。”
彼得:……
“看,有人在拍照了,彼得你不拍吗?”路明非提醒道。
正如路明非所说,最后方的记者们已经在“咔咔咔”地拍照了,闪光灯的光亮和快门的声响连成一片,彼得连忙也跟着举起相机拍照。
在最后方的人群,一个戴墨镜的记者抬起相机,瞄准正在操作的奥托博士,按下快门。
没有闪光灯,镜头瞬间破碎开一个小洞,从其中射出一枚绿豆大小的尖锐仪器,破空刺进奥托博士的后颈。
路明非和彼得对视一眼。
仪器射出后,他们两个都注意到了这一幕,但刚刚发生的一幕实在是太突然,而且袭击者似乎像是知道路明非和彼得都不是普通人,位置刻意选在了两个人的视野盲区,并且用闪光灯掩盖本就微弱的射击声,等他们看到仪器时它已经很接近奥托博士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