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上
小暑刚过,李三娘闺房外的那颗枣子树上的蝉在天光足够亮后就开始“知了知了”的叫了。
虽然家里照顾李三娘刚小产的身体,但李二嫂还大着肚子,李母又有一份稳婆的活计要做,家里李大嫂一个人操持这么些人的吃喝,也是有些压力的。
不知道是因为穿越可以加强体质还是原身李三娘本身就是个身体底子好的小娘子,这已经是小产后的,再去户部上红契。
而李三娘说的小娘及笄后的婚嫁之事,也好说,写个契书一同落在衙署就好。
而李三娘想要立女户的事也好说,坊内有套房产即可。
更别说李三娘愿意缴纳给衙署那不菲的保证金了,这事儿理应办的成。
得到满意的回答后,李父和李二兄说了几句好话就回医堂了。
这时医堂已经开门了,正门挂的牌匾叫本草堂,这时是两个抓药的小伙计在支应着。
李父赶紧去坐堂,李二兄先去后面说了声回来了,才去药柜那里给人抓药。
忙碌一上午,李三娘和李大嫂把午饭摆上桌来,等李父动了筷子五人才开吃。
李大兄是金吾卫,一般中午不回来吃饭,李母是稳婆,今日估计是在主家吃了。四小只中午在书院吃。
其实,也是从武帝登位后,大力发展农业,从安南引进了占城稻,西域商人带来了番薯,带头吃起了午食,慢慢由上而下从长安往外传去。
但估计也就长安城里的百姓舍得这么一日三餐的吃。
李父在吃饭前,示意李二兄给大家说说早上去李大伯家和坊正家的事儿。
等会儿下午就给街边的小子几个铜板帮忙给王家带信儿,明儿大家就一起去王家商议李三娘和离并带小露珠儿归家的事儿。
李三娘赶忙分好碗筷说“阿耶,到时儿同去,拿了和离书就去衙署上了红契,正好,跟王家要了不可随意独自做主露珠儿婚嫁的契书来。
当年儿出嫁时家里给的嫁妆,儿成婚那几年用去了一些,却仅仅是城外那二十亩地的出息和家里柜上给儿的那益元散的分成,阿耶和阿娘当年给儿的压箱银子还都在,去衙署上保证金该是够得。”
李父点点头,应允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