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很高
情商很高
皇觉寺内,几个和尚都想去当兵分田,没一个想要做工的,不过也正常。
当兵可以分田,做工却没有这待遇,而且还要从头学起,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更别说中国人自古就对土地有种执念。
几个和尚都在收拾行李,准备关停寺院,朱重八趴在大殿前写信,鲁锦一边思索着做工这件事,一边等着去传信的张龙回来。
从今天招这几个和尚当兵的事情,鲁锦也发现个问题,那就是愿意做工的人不多。
工业化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当自耕农好歹有生产资料,也就是土地,土地是可以传家,可以养老的,可工业人口有什么呢?
鲁锦之前已经定下,给铁厂职工按职称分房子的福利模式,这样一来,只要好好工作,那么一名工人在这个模式下,可以获得房子,还有稳定的工资。
房子也算生产资料,也是可以传家的,如果还有工资,那如果工资合理,并且不大手大脚的花销,也能攒下些钱,养老应该不难。
但是工业人口和农村人口还是有区别的,农民不仅有土地房产可以传给后代,连工作(种田)这个职业也能传给后代,但工业人口不行。
城市工业人口增长之后,必须有的源源不断的新生产资料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如果拿不出来,那就要出问题了,比如知青下乡,如果城里不断的新建工厂,让这些青年都有工作,又何必下乡呢,还不是因为拿不出那么多生产资料.这种事情,鲁锦想想就头疼,中国不是英国,不能复制英国工业化的步骤,英国也就中国一个省的地盘,维持这么点体量的工业,就要全世界的市场来给他买单,并且提供原材料。
想让中国工业化,那后果是什么,其实后世已经很明显了,一旦中国完成工业化,那就是妥妥的世界工厂,如今有那么大的市场来维持中国的工业化吗?恐怕是没有的。
如果不能持续扩张工业,那待业人口怎么办?鲁锦心中暗暗想到,恐怕到时候也只能下乡了,人口移民海外,去开拓更多的土地,输毒于外,既能扩大市场,也能减轻国内的工业压力,这个事还得慢慢研究。
正当鲁锦思考未来时,刚才押人回去送信的张龙终于回来了。
“大帅,那两名士卒已经移交给俞指挥,严肃军纪之事也与他说了,俞指挥听说此事之后问了一下,说汤营官那封信送之前是给训导官看过的。”
趴在旁边写信的朱重八闻言看了鲁锦这边一眼,就见鲁锦点了点头,“知道了,你先稍等,一会再送封信。”
“是。”
言罢,鲁锦便回过头来,看向朱重八,“你的信写完了吗?”
“这就写完了。”朱重八连写几笔,写完之后拿起来又吹了吹,递给鲁锦,圣武军的规矩他不懂,但刚才也亲眼见了人家不让随便传信,便老实的把信交给鲁锦检查。
鲁锦大致扫了一眼,上面只说是投了庐州圣武军,还在庐州分到了田产,告诉亲戚们一声,今后可以来寻他,若是过得不好,也可来庐州找他,他有几十亩地,好歹能养活几人。
一共两封信,一封是给大姐家的,也就是李文忠他家,另一封是给大嫂家的。
鲁锦抖了抖手中的书信问道,“怎么就两封,你不是说还有个二哥吗?”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