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注解不知是何人所写,似是故意写的很宽泛,所以能赋的前人文章很多,这样问题就来了。不知到底用哪一篇是对的。
注解写到:礼,乃是众人都要遵守的,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都要以礼待之。礼可善,礼可法,同时礼可有别。
表面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一句话,‘礼’在任何时候都是被人尊崇的,在这个笔墨文兴时代更是如此,而且也有不少的争执和说法。
有人认为,礼应该自成一派,但也有人说道,礼同法,法同礼。这礼应该归于‘法家’的学说言论。
同时,有很多前代之人都是书写关于‘礼’的文章,在大玄国现在最脍炙人口的一篇,便是当年的天子门生,张瑾的。·
其中有写到“礼,乃固国之本,无礼不成法,无法不成家,无家便无国”
这倒是可以解释成上面的话,但临天怎么想都不对。关键在于最后的“礼可有别”。众多的学派,都对于这‘礼’尊崇有佳,学说文章更是不少,所以选择最贴切的。才是关键。
临天心中想到:“这礼,都是理解成善,也可以用礼来立法,这倒是可以用法家的文章。但,礼若是有别,那就是可分疏远。我对别人有礼,但若不喜你,便可对你无礼,那就等于否定了礼的本意。”
不觉间,临天皱起了眉头,仔细的琢磨起来。
此时的考场之上,也有部分人卡在了这道题上,但也有被前面的简单题目蒙蔽的学子,竟然有人都直接开始做诗词的了,显然是没有现这最后一题的猫腻。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