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个“荣记”烧饼摊的买卖是越做越兴旺了就在他给王正谊打包烧饼的时候,一个穿着蓝灰色军装的“大头”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了他的跟前,目光犹疑地打量着他。荣禄把烧饼递给王正谊的时候和他对了一眼,两人都是一怔。
就在这时,一队身着深蓝色制服的军官快步走来。为首的年轻人肩章闪亮,声音清朗:
“可是袁大人?在下总理府副官冯国璋,奉吴王之命前来迎接。”
听到“冯国璋”三个字,一种亲切感顿时涌上袁世凯心头,他也不理荣禄了,连忙扭头去望,却看见一个身材瘦削,戴着圆框眼镜的中年文士朝他拱手:
“下官总理府秘书瞿鸿基。吴王殿下正在西苑等候,请二位即刻随我们前往。”
瞿鸿基这个名字有点讨厌啊!
袁世凯收回目光,陪着笑脸,点了点头:“有劳二位。”
西苑,瀛台。
冯国璋在前带路,而袁世凯则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瞿鸿基见他好奇,就陪着笑道:“这里曾是皇城的西苑,也叫御花园,明朝和满清的许多皇上都在这里住过,满清的末代皇帝咸丰就死在西苑。”
咸丰是不承认自己是末代皇帝的,怎么可能是末代呢?而且他也不记得自己死在西苑。
但他没有资格写历史
袁世凯则心中暗惊——他梦里好像来过这里!但面子上还是不动声色,只是点了点头。
推开楠木殿门,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罗耀国背对着门口站在巨幅世界地图前,指尖正按在柏林与莫斯科的位置。听到脚步声,他缓缓转身,目光在袁世凯脸上停留了片刻,突然露出几分惊讶的神色。
“像,还真像!”罗耀国喃喃自语,又仔细打量了袁世凯几眼。
袁世凯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正不知如何应对时,罗耀国的目光又转向了段祺瑞。
“也像!”罗耀国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在心里嘀咕道:“时间过得真快啊!刚来的时候还在和洪秀全一起跳大神,现在居然和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在一起了。再过个十年二十年,也不知道能不能见到孙先生他们那一辈的人物”
“吴王殿下,”袁世凯小心翼翼地行礼,“下官袁世凯,奉大唐皇帝之命”
“李少荃近来可好?”罗耀国突然打断他,语气亲切地问道。
袁世凯一怔,随即答道:“回殿下的话,陛下龙体康健,只是年事已高,如今最关心的是修身养性,以及在中亚教化百姓。”
罗耀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目光在袁世凯身上来回打量。这位“海归派”军官一身笔挺的深蓝色新式军装,胸前别着几枚闪亮的勋章,举手投足间既有传统士大夫的儒雅,又带着几分西式军人的干练——很有一点历史上西亚、北非军事强人的感觉啊!
而且他还是袁世凯!
看来需要敲打一下,要不然这家伙没准就要坏了大唐在中亚“躺平念经”的布局——对统治中亚的大唐来说,什么新政,什么变法,什么新军,都是多余的。安安稳稳躺平,一门心思念经——念四书五经才是正经事!
那块“世界岛中心”的地盘太内陆,发展工业化就过不了运输一关,如果将来运输条件好了,卖资源一样吃到撑,搞鸡毛工业化?根本竞争不过“东亚怪物房”的,纯浪费能把经(儒经)念好,就是利国利民了!
“袁上校,”罗耀国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玩味,“你觉得新大唐这样好吗?”
袁世凯一愣,额头顿时沁出细密的汗珠。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他偷眼瞥了下罗耀国的表情,斟酌着答道:
“回殿下,新大唐开疆万里,统辖异域,非常不容易,的确应该休养生息”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但如今是大争之世,外面又日新月异”
“哈哈哈!”罗耀国突然大笑起来,“没想到你还是个维新派!”
这笑声让袁世凯更加局促不安。
罗耀国忽然放沉声音,目光灼灼地瞪着袁世凯:“袁世凯,你记住了,我是反对大唐维新变法的!大唐现在这样就很好!好好在中亚呆着,除了教化人心,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也别想在这个大争之世中捞什么油水。万里疆域还不够吗?才一千万人口,好好守着,将来子孙后代都吃不完!可明白了?”
!-- 翻页上aD开始 -->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