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人带来了。▲∴▲∴,”没过多久,云娜领着一名衣衫简朴、一身士子装扮的年轻人走进房门,向坐在案桌后翻阅公文的李云天躬身禀报道。
“小人李吏,叩见王爷。”那名年轻人随即快走几步,跪在了案桌前,双手高举着手里的一张纸,“王爷,这是我等汉城七百零六名应考学子的请愿书,希望王爷能废除朝鲜科举中的杂科,使得我等可以像大明士子一样参与文科应试,为国效力,为皇帝陛下效忠。”
由于李瑈和李珦的连年混战,朝鲜的科举也随之停办,直至李云天的到来朝鲜的议政府才重启科举的事宜,后来交由新成立的布政使司衙门跟进办理。
李云天对朝鲜国的这次科举非常重视,因此在朝鲜八道都贴出了告示,希望学子们能来汉城赶考。
考虑到朝鲜冬季无比寒冷,时常发生大雪封路的事情,故而李云天把科举考试的时间定在了八月份,方便众学子前来汉城以及离开。
因此,此时汉城聚集了众多前来考试的朝鲜八道学子,为此李云天特意下拨了一批物资来安顿那些远方而来的学子,解决他们的食宿之忧。
毕竟大部分的外地学子都出身于贫苦之家,能来汉城应试已经非常难得,哪里还有多余的资金来解决食宿,要知道汉城的生活条件可是朝鲜国最高的。
实际上,那些远地而来的学子基本上都受到了当地明军的资助,李云天希望这些人在朝鲜国并入大明后成为治理朝鲜政务的人才,所以给各地明军下达了资助的命令,并拨付了相应的资金,在他看来这笔钱花得物有所值。
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朝鲜八道的学子得以来到汉城参加这一界的科举,号称千人应考,盛况空前。
本来,这些外地的学子也没有什么别的心思,老老实实地考杂科。
可谁成想,就在这些学子安心备考的时候,忽然之间李璆宣布上书正统帝,恳请朝鲜并入大明。
这一样一来就使得那些考杂科的学子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谁都知道大明的科举可是不分文科和杂科的,对应考的学子一视同仁,进而封侯拜相。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