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天很清楚,脱欢帖木儿已经收到了来自哈密的求援信,原因很简单,是他下令放求援的信使来的北直隶,再加上辽东明军收复居庸关和通州,想必关西七卫此时已经阵脚大乱。
如果在战场上真刀实枪打上一场的话,那么比鞑靼和瓦剌还要骄横的关西兵肯定不会畏惧明军,不过对于脱欢帖木儿儿来,现在最重要的是赶回关西,否则老家将被吐鲁番等国趁机给端了。
此次为了协助鞑靼和瓦剌,脱欢帖木儿带来了关西七卫七成的兵力,故而在家里留守的兵力不多,根本无法抵御吐鲁番诸国的攻击。
如果在李云天没有收复居庸关和通州前,脱欢帖木儿是绝对不会想到与李云天谈判的,在他看来大明的军队也不过尔尔,他凭借手下的八万关西兵能横扫北直隶,顺利回去救援。
可李云天率领的辽东明军出人意料地击败了通州的阿鲁台,这就引发了脱欢帖木儿儿的警惕,要是与明军硬拼的话即便是胜了估计也是惨胜,到时候他哪里还有力量回去救援?
因此,脱欢帖木儿得知李云天率领大军前来征讨后,因此决定先发制人,想要用谈判的方式来避免与明军的战斗,毕竟大明与鞑靼、瓦剌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战事,人疲马乏不,一旦在大名府爆发激战,恐怕整个大名府就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战场,届时生灵涂炭,成为一片废墟,对北直隶影响巨大,绝对不是李云天所希望看见的事情。
对脱欢帖木儿来,他手里的八万关西兵就是与李云天谈判的筹码,很显然李云天的敌人是鞑靼和瓦剌,肯定不会与关西七卫拼个两败俱伤。
脱欢帖木儿约见谈判的地在大名府以北的魏县县城,确切的关西兵的大本营就在魏县,聚集了六万关西兵和两万仆从军,剩下的两万关西兵在大名城周边的两个乡镇,牢牢地将大名城困住。
第二天中午时分,一支百余人的明军骑兵队伍抵达到了戒备森严的魏县县城,守城的关西兵见状立刻让开了一条路,几名关西骑兵将他们引进了城里。
这支明军骑兵是应脱欢帖木儿的邀请前来谈判的明军代表,领头的那名身穿黑色骁武军制服、肩上有着一颗金星的骑士不是别人,正是李云天。
脱欢帖木儿并没有要求前来谈判的人是李云天,李云天身为明军的统帅岂能轻易涉嫌,不过李云天就是要给脱欢帖木儿一个惊喜,同时也是在向脱欢帖木儿施加心理压力,示意自己根本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否则也不会亲临险境。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