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李云天的官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京师讲武堂成立前,他的官职是——湖广道监察御史、庶吉士兼兵部武举清吏司主事。
京师讲武堂成立后,李云天的官职成为了——湖广道监察御史、京师讲武堂总教官、庶吉士兼掌军阁武举厅主事。
其中,“兼”字前面的是李云天的实际职务,“兼”字后面的则是他的加衔,由于“兼”字后面带有一个“掌”字,故而可以以武举厅主事的身份处理武举厅的事务。
官员有多个职务的话,各个职务之间的排名遵循由高到底的顺利排列。
以李云天为例,在他的三个实际职务中,湖广道监察御史的职务最重,排在第一,京师讲武堂总教官排在第二,庶吉士排在最末。
按理,庶吉士是就职于翰林院,应该排都察院御史的前面,不过庶吉士并不是翰林院的职务,只是类似于翰林院的学员,并不是真正的翰林院翰林,也没有授予品级,故而排在了最后。
授完印信,金英让几名侍卫抬来了一张巨大的鎏金匾额,上面写着“京师讲武堂”五个大字,由宣德帝亲笔所书赐予京师讲武堂。
李云天将亲自将这块匾额悬挂在讲武堂正堂,以作京师讲武堂的镇堂之宝。
随后,金英当众宣读了宣德帝的一道恩旨,京城的勋贵和大明的亲王以及在京的郡王,不分嫡、庶,皆可让一名子孙免试进入京师讲武堂就读。
这道圣旨一出,现场的文武重臣无不大吃了一惊,对宣德帝的这一决定倍感意外。[11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11执宰大明14
因为永乐帝为了打击藩王的势力,已经废除了宗室可以为官的规定,即使是身为宗人令的福王也只不过在宗人府挂了一个头衔而已,实际权力归于了礼部。
对于福王来,京师讲武堂司堂的职务本来也应该是一个虚职,可是随着宣德帝的这道恩旨,福王就将在讲武堂实行他的司堂的职权,坐镇讲武堂来威压那些宗室和勋贵子弟。
这道圣旨自然是李云天的主意,除了勋贵外,他服了宣德帝,让各地亲王和在京的郡王的子弟进入讲武堂。
永乐后,大明的宗室受到了诸多的限制,例如,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官永绝,农商莫通,未得谕令无法离开封地等等。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