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李清正闻言冷笑了一声,面无表情地冲着车夫了一句,他觉得李云天不仅惺惺作态,更是在危言耸听。
交趾不过一隅之地而已,自从英国公张辅十几年前平定了交趾叛乱后就在大明的统辖中,一直风平浪静,会有何大事发生?
况且,大明有雄师百万,交趾人口也才不过数百万而已,一旦交趾有异,大明的军队立马就能将其给踏平,的边野之民岂能与大明相抗?
“祝学士一路顺风!”马车从李云天身旁驶过,李云天冲着马车一躬身,高声道。
“哼!虚情假意,笑里藏刀!”李清正闻言,禁不住冷哼了一声。
在他看来李云天把他一脚踢去了交趾就是为了讨洪熙帝的欢心,别看李云天现在得好,让他大刀阔斧地在宣化府革新,要是真出了什么事的话,恐怕李云天会第一个蹦出来攻击他,怎么可能会好心帮他?
至于李云天的三年之内交趾有大事发生,李清正则不屑一顾,更不会相信李云天会舍弃繁华的内陆去偏僻的边疆。
车里的李瑜已经听明白了,脸上流露出诧异的神色,原来拦车的这位年轻人就是京城大名鼎鼎的都察院湖广道监察御史李云天,洪熙帝面前的红人,昨天就是他在大殿上弹劾了李清正,使得李清正被发配到了宣化府那种蛮荒之地。
不过,李瑜心里并不恨李云天,李云天确实是弹劾了李清正,可是也给李清正了不少好话,态度公正,不偏不倚,完全就是以事论事,并无借题发挥之意。
况且要不是李云天挺身而出,以当时的情形李清正肯定要被当场乱锤打死,他和家人也会受到牵连被充军塞外,遇赦不赦,子子孙孙都要留在边疆的苦寒之地受罪。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李云天是李家的救命恩人,李清正虽然想以进谏忠臣的身份慷慨赴死,可李瑜却不想去边疆受苦。
“希望他能治理好宣化府。”望着消失在大道尽头的马车,李云天喃喃自语了一句,脸上的神情显得颇为凝重,一副心事重重的摸样,好像担心交趾时局会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风云突变。
随着《明新报》刊载了李云天与李清正的殿前激辩,以及两派文人围绕此事的交锋,京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
对于那些批评李云天的文章,齐福开始还有些顾忌,认为发表了之后对李云天的名声不好,不过李云天特意派人来叮嘱他,只要不涉及到大逆不道之言,皆可在《明新报》上发表。
这无形中就奠定了《明新报》在京城民众心中的权威地位,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文人在上面发表文章,不仅谈经论史,而且对大明当前的时政发表看法和见解。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