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话也说不利索,白吃那泄了。”杨老爷子把葫芦鄙视了一回。
“他才多大个孩子,以后大了,自然说话就利索了。”王婶子护着葫芦。
“我瞧着,他是个子长高了,饭量也见长,就是这心眼子,还是缺。”杨老爷子指着葫芦道:“别人都说二百五是傻子,我看葫芦,连二百五都够不上。”
葫芦才不管他自己是二百几,反正不影响他吃饭,也不影响他带着小狗到处溜达。
呼噜呼噜的扒完了饭,把碗一扔,牵着小狗就玩去了。
倒是王婶子,嫌杨老爷子说话太难听了,哪有这样说孩子的呢,于是扯着杨老爷子的衣袖,劝他住嘴。
杨老爷子一向不听王婶子的,瞧着葫芦没心没肺的样,摇摇头,叹口气道:“唉,没救了,三岁看老啊。”
三岁看老,是石米镇的老话,意思是说,一个孩子,长大能不能有出息,从他三岁时就能看出个大概,如果三岁的孩子,懂事,听话,有才学,那就说他,长大以后有出息,像葫芦这样的,八卦,不干正事,爱打小报告,吃货,在杨老爷子看来,只能用三个字形容:没救了。
不管有救没救,那也是自己的弟弟,虽然淘气了些,但芙蓉还算是疼他。虽然,偶尔,也会瞪他两眼,拿把刀吓唬他两下。
王婶子家的玉米要收了,杨波扛着砍刀,王婶子提着竹篮子,里面带着馒头,茶水,中午就不回来吃饭了,芙蓉从西屋里翻了个砍刀出来。想必这是以前爹娘用过的,只是天长日久,砍刀生锈,别说砍玉米了,怕是砍鸡蛋都砍不破。
杨老爷子见芙蓉要帮忙,赶紧把自己的砍刀递过来:“你家那砍刀,不能用,一时半会儿的,也磨不好,你用我这把。”
杨老爷子的肚子还没大好。人一拉肚子,就会觉得全身乏力,头晕眼花。走路都是飘的,王婶子也知道这一点,就让杨老爷子在家带葫芦。
葫芦瞧着杨老爷子黑紫的脸色,画个月牙儿上去,简直跟包青天似的。就有点瘆的慌,乖乖的牵着小狗溜到王婶子背后:“婶儿,我不要人哄,我也要去收玉米。”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