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9月2日,京城菜市口法场。{-}
断头台上,谭嗣同镣铐加身,腰板却依然挺拔如劲松。多日不见太阳,更遭受诸多折磨的他脸色苍白,目光却依旧凛凛生威,环顾法场四周寒光闪耀的刀枪,毫无畏惧。
闻讯赶来看热闹的人群成千上万,在大量清军士兵组成的人枪后面密密麻麻挤成一团,各自将目光投射到那并不算太高大威猛的身影之上。
自甲午战争以来,京城内风云变幻如白云苍狗,哪怕见惯了大场面的市民,依旧感到应接不暇。尤其是变法开始之后,他们忽然发现京城好似烧开了的油锅,形形色色的人开始在这帝国中心的大舞台上表演精彩戏码。
最热闹的一幕,无过于谭嗣同这群青年书生们胆大包天,公然要挖掉满清统治的墙角。四九城外的民众陡然闻听他们的言论,当时就觉得浑身发凉,脖根子好似有刀架着。经验丰富的老人们私下里叹气:“这世道要乱喽!”
共和是什么,民主是什么,他们统统不知道。但都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按照这群所谓变法维新者的法,以后皇帝话不可能一言九鼎了。旗人的铁杆庄稼再也没得吃了,那些黄带子红带子再也不能杀人不偿命,也不是宗人府了算,而是要跟老百姓一样接受审判甚至砍头。
而寻常百姓见了官员也不必下跪磕头,甚至还能对横征暴敛的贪官提出弹劾,罢他的官。
这么干。岂不是要天下大乱么?还有王法吗?日子还有法儿过吗?
不由自主的。广大民众心中藏下一根针。私底下也喝着酒畅想一番那种日子的快活,但更多的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恐惧。这已经不是寻常的大逆不道了,这是要把老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规矩,一股脑的掀了摊子啊!
害怕,难以理解,难以接受。同样的,老百姓也觉得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敢出如此的话来?杨浩那种从外洋来的家伙不算数。谭嗣同他们,严复他们,可都是正儿八经土生土长的大清国人呐。怎么就能生出如此狂悖的念头来?
听谭嗣同被抓,不少人拍手称快,认为宰了这些个添乱的家伙,他们的日子就能继续安生过下去。
更多的人则希望亲眼看一看,这等牛人到底是何种模样,是不是跟评书里得那样“身高八尺、腰粗十围、一顿饭吃一头牛、一只手能推倒城墙”的在世李元霸?
结果这么一看,原来就是个有些消瘦的长脸儿青年,模样不上多么俊秀。那大脑门儿看起来一定是个有脑子的。可为何就干了这等要命的勾当呢?
人群之中,不乏叹息之声:“可惜了儿的。年纪轻轻的犯这浑劲儿。寻个正途当官不好么?”
“嗐!听皇上都召见过他了,赏了四品的-头,缓步来到谭嗣同的身边,瘪着嘴哼哼道:“谭家子,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你只要肯公开承认错误,给皇上和太后老佛爷磕头认罪,兴许瞧在你爹的面子上,还能留你一条命。”
谭嗣同拿眼角瞟了他一下,便立刻转开仰望苍天,慨然道:“我辈心中所求之大义,岂是你这种老朽糊涂之人所能明白?今日之中国,变法革新势在必行,然此等大事必要流血牺牲。中国至今尚无其人,就从我谭嗣同始!”
刚毅脸色发黑,阴冷的笑道:“嘿,果然有种。既然你一心求死,本官便成全你好了。来人,时辰已到,行刑!”
他烦躁的一挥袖子,转身回到监斩台后,也不坐下,就那么冷森森盯着谭嗣同的背影。
赤着上身的刽子手肩扛鬼头大刀,来到谭嗣同近前一拱手:“谭先生,您是英雄好汉,咱这等卑贱之人心里头敬重着呢。请放宽心,咱下刀利索的紧,保管不受罪。”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