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纶把这事儿记在小本本上,然后对整个修复改造过程中,诸多指摘,动不动就插手干预。
杨浩给出的改造计划已经是最小幅度的折腾了,在张佩纶看来却依旧不可接受(话说大清的文官们关键时刻都能化身舰船以及战争专家)。几乎每拆掉一点东西,他都得阻拦并争执一番。哪怕随行前来负责监工的当代第一军备达人徐建寅都忍不住出言支持,张大人断然保证一丝不苟,每件事都必须给他解释清楚才能过关。
看上去,非常的认真负责。
可你要对一个光会耍嘴皮子的前御史讲清楚战舰构造,火炮原理,那不是困难,那是纯粹自找难受!
于是乎这都过去二十来天了,第一门大炮都造出来,“镇远号”也才刚刚拆除了一点建筑。至于本来能修个差不多的“来远号”,甚至都没怎么动工。
杨浩不着急,他压根就没打算把船还给李鸿章。与其让这老头拿来当看家护院的本钱,放在军港中等着被人俘虏或者击沉,还不如在自己手里发挥点作用呢。至于张领袖先生无意中帮这个忙,他也照样不表示感谢。
也就多亏杨浩保密工作做得好,除了船台和金属加工车间,造炮的地方外人进不去。若是让张佩纶知道大炮就在他眼皮底下造出来,而不是所谓的“从外洋运入”,估计这位正直勇敢的前御史大人一定会拼着粉身碎骨,大义灭亲,把李鸿章牵扯进去,也得向朝廷禀报。
嗯,不用猜,那折子的最后必然是请求派出天兵,一举剿杀杨浩此獠,绝了后患。
骑上自行车,杨浩一行人迅速赶到试炮台,老远就听到张佩纶干涩的充满力度的吵嚷声。负责火炮测试的小年轻连讲理的空档都插不进去,光听见张大人哇哩哇啦滔滔不绝的各种文辞往外丢。
杨浩根本听不懂这掉书袋的玩意,扭头问焦海:“他都说得什么乱七八糟?到底什么原因不让试?”
焦海摇摇头道:“张大人学问是极好的,每一句都引经据典,不过您一定不会喜欢听。总起来其实就一件事,他觉得咱们的大炮身管加长,总重却减轻,这是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我就操了……。”杨浩腮帮子一抽,心说你大爷的,这理由找的何其端正啊!牛,忒他么牛!
他也有点受够了这种酸丁的毛病,冷着脸大步流星冲进去。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