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丢人啊......这都能漏下了,赶紧补上。1榴弹炮在内的重装备拆解,通过橡皮艇往X201鱼雷艇上转运。
杨海卫也下了船,跟杨浩并肩站在江边,随手递给他一根烟,爷俩儿慢慢的抽着,看士兵们来来往往的忙活。年轻的战士平均不到二十岁,经过连续几天的奔走战斗,每个人的体力差不多榨干,但精神头却依旧兴奋。
杨海卫淡淡的道:“这一仗打得不错,比我预料中好得多。就是弹药耗费的厉害,这么打,后勤会很吃力!”
杨浩抓抓头皮,嘿嘿笑道:“第一仗嘛,总要保险一点。早知道小鬼子这么不顶事,就让战士们悠着点了。下回肯定能轻松一些。再说了,再有几个月,咱们兵工厂正式投入运行,害怕没枪炮弹药?”
杨海卫不以为然的摇下头:“你们这一代,都被美军那种以绝对火力优势覆盖打法误导了。战争归根到底靠的是人,战场环境也不一样。这个时代,没有空运,海陆运输都极为原始,一切靠人抗马驼。这次,日军毫无防备,你的部队规模又小,通过海上机动支援还可以。等你带着一个团,一个师的人进行大纵深作战,那时候怎么办?”
的确不好办。杨浩自己跑了那么多地方,也总结了不少。
就人口密集的中国北方来说吧,贯穿主要城市的道路都很次,上面跑拖拉机都能把人颠的肝肠寸断。县城乡村公路,到处是深深的车辙。下雨一脚泥,冬天硬的能把车轴拗断。
这时代最多的两轮地排车,或者叫太平车,多半只能顺着车辙走。跑长途的就麻烦了,除了华北平原西北高原一些地方,走一段之后往往就得翻山越岭,马车都没法走。
所以,这时代的镖局,依旧是用独轮车加超重加固木箱的方式占多数。两轮马车的长途转运,多半组成一个车队,那就得带上木匠随时准备维修。以典型的天津至内蒙路线为例,这一千多里地下来,人吃马嚼修车上油的折腾,那成本足以让寻常富户破产!
就这样的地理环境,凡是能种地的地方,都被农民开得只能走独轮车。你要带着大军在里面作战,想用大型高效率运输工具?门都没有。
这也就是为什么,四十年后日军侵华,主要师团以挽马和轻型火炮为主。他家也不是造不出汽车,也不是造不出双轮四轮的车,民间也能征调到大量的木咕噜地排车。可为啥下乡扫荡还得走路?因为很难通行!
杨浩这个年龄段,稍大点儿就开始看进口大片,看美国在全世界抖威风,那飞机炸,大炮轰,战斧导弹各种牛逼,把国内军事比的一团渣。到互联网兴起,各种军事论坛上,白裤衩如林。内心坚强的红裤衩们咬牙切齿,也只能YY一把八爷对F娘娘,现代对抗航母。
当年小日本动不动就“三天全灭中国海军”的叫嚣,曾让多少人憋屈又无奈!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歼十首飞,零九三露头,C802发威,中华神盾现世,瓦良格开始改航母。才一点一点的改观。
但不能否认的是,大家伙对于土豪米利坚,那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杨浩也要受到潜在影响,一旦掌握军队力量,不自觉的就把那种作风给带了进去。毕竟不是上一代那种从苦水里泡大的人,勤俭持家的艰苦奋斗作风,还没养成啊。
不过他却不是那种一根筋的愣头青,心里头细细一想也就觉悟过来。
杨海卫见状也不用多敲打,等把烟抽完了,回到船上,把重装备缴获和炮兵伤员等拉走,转头沿江之下。凭着速度和雷达轻松突破日军在出海口的拦截,直奔日照基地而去。
杨浩则带着轻装士兵转向,顺着交河经坡州北上,往平壤方向转进。等后半夜时分,向山慎吉派出的侦察小队躲躲闪闪的摸到这里,看到的只有一片仍在冒着青烟的焚毁战场。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