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林把望远镜放了下来:“我们最近的一个团是哪一个?”
蔡锷说道:“十一师三十七团。团长张chun。”
“就来他来打。”
打一仗,让北洋军在旁边看看义勇军是怎么冲锋的,这对他们来说比自己长篇大论的讲述要有效果的多。
义勇军的战术其实也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其实让杨小林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义勇军的炮兵。从他在轱辘山开始战斗到现在,火炮一直就是步兵的一种武器,这也是一种畸形的发展。不是杨司令不想改,是他真的没有条件。
就拿和ri本人的战斗来说,辛辛苦苦搞了上千门炮,打ri本第二军的时候他已经想着让炮兵能锻炼一下。而且那时候炮兵表现真的还不错,结果现在是火炮全部都丢了。
现在世界各国一致认为义勇军的炮兵就是步兵的配合,就是步兵手里的炮,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是杨司令没有办法打出炮兵的威风。他们的步兵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炮兵也跟上的话,装甲兵再出来,那么义勇军离杨小林要求的二战水平的部队就相去不远了。
三十七团很快赶了过来,对俄国人的阵地进行一番详细的勘察之后张chun发起攻击。虽然杨司令打这一场战斗的目的是为了教学。可是作为指挥官,他还是一丝不苟的当作一场真正的战斗。
冲锋的时候蒋百里就发现义勇军在冲锋的队形上和北洋军有着极大的不同。张chun发起的是以一个连为单位的冲锋,如果是北洋军的话。士兵们散开之后就冲了,而义勇军的冲锋一看就知道是散布的一个梯队。
“我们在攻击敌人阵地的时候绝对不会用密集阵型,因为那样会增大我们的伤亡。看看我们最前面的那个班,分成两个战斗小组并肩前进,而每个战斗小组排出的是三角形的阵容。”
杨司令的手指向前方,蒋百里看的非常清楚,义勇军冲在最前面的九个人就是一个三角形,其中每一个点上的三个人也是三角形。士兵们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三米左右,就算是俄国人一颗重炮打过来,也顶多是牺牲两三个。
而这个战斗小组的身后还有其他的队伍呈同样的队形跟着,相距十几米。一方面给前面这个战斗小组火力支援,另一方面只要前面有人牺牲,后面马上有人补上位置。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