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孙文先生也是有原则的。
不响应北方不一定就是他想去做吴三桂和石敬瑭,他认为中国刚刚**满清,国力极度的虚弱,如果打一场全面的战争输了以后是什么后果他真的无法想象。而且革命军根本没有去和袁世凯杨小林一起打仗的能力,所以这个时候你们的打,我来维护南方的稳定,让南方快点恢复生机。
你们要是赢了,咱们再商谈统一,到时候最少有一个富饶的南方可以带着北方迅速的恢复生机。你们如果输了,中国也不至于被一棍子打的翻不了身,至少还有一丝元气。
孙文这个人就是想的,他认为这个方法确实对目前的中国是最好的于是他就这样做了。他这个人的缺点就在这里,总是用自己的理想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所以在历史上他注定是一个不能成功,要被人缅怀的人。
孙文认为自己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上选一条最合适的路大家都会跟着他走,甚至有少部分人反对也在他的预料之中,但是当铺天盖地的骂声从外面传来的时候,他真的有些无所适从。
有的时候,最明智的做法不一定就是对的,正确的道路不一定能走。
“孙先生,萨道义公使又发来了电报,说希望和我们的政斧进行进一步的商谈,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汪精卫的脸上明显的挂着那种兴奋的笑容,正式获得洋人的承认是他们这一段时间一直努力想要得到的,以前西方国家总是推三阻四的,现在居然主动的送上门来:“萨道义说了,曰本公使阿部守太郎已经在来南京的路上,他将和我们就建立外交关系进行初步的磋商,如果我们能曰本能谈好,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都会来。”
孙文拿过那电报仔细的看了一遍,脸上没有笑容。汪精卫显然知道孙先生正在犹豫,这个时候又往前走了一步:“先生,现在可是我们最好的机会!西方国家为了换取我们点头,甚至答应和我们重新磋商满清的那些条约,放弃部分赔款,这样的条件如果不答应,等袁世凯和杨打鬼被他们干掉了,可能就没有了。”
电报就两行字,一张纸,孙文好像用了很大的力气才能捏住一般。汪精卫说的机会他是知道的,可是他不会走那一步。袁世凯那么卑鄙一个人,当杨小林在东北打起来的时候都不愿意插手,现在北洋军去和**人拼命了,他们要和侵入中国的**人一绝死战,这个时候自己从他们背后捅一刀子?那不是孙文。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