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医疗技术低下,甚至许多地方还在跳大神治病的时代里,昏迷不醒几乎就是被下了病危通知书。
殿内一众大臣勋贵们不敢言语,只能是不停的将目光瞟向陶青。
陶青心头大骂这些混蛋不讲义气,什么事情都忘自己的头上推。
可现在他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是硬着头皮上前禀报。
听闻陶青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了一遍,窦太后拿出了政治家的风范,命身边人将那两封奏疏在一旁念了一遍。
听完之后,窦太后只说了一句话“程不识误事。”
虽说不像是吕后那样直接临朝,可窦太后的威势与权势却是相差无几。
而且她也不是靠生儿子混日子的太后,是有着真本事的太后,跟着文帝从代国到长安城,历经无数风霜雪雨,见识过太多尔虞我诈,能力方面母庸置疑。
听完奏疏就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明白了儿子刘启是为何被气晕过去的。
明明是击破匈奴,至少也能顺利将匈奴人赶走的大好战机,却是因为程不识的所谓稳重,导致功亏一篑,当然会生气了。
这个时候,与匈奴人作战是第一位的,一切事情都要以这个为前提。
可程不识却是纠结于中山王私自领兵出封国,进而丧失了良机,的确是误事。
法度上来说程不识没错,可应是先打匈奴再论其他。
或许程不识还有着别的心思考量,不过现在的话都不重要了。
因为匈奴入寇而忙于国事军事,许久未曾好生休息的刘启,眼见着大好战机被浪费,从而被气晕过去,这就是事情的根源了。
窦太后没有当场表态要如何处置程不识,那是天子的事情,现在重要的是救醒天子。
至于程不识,窦太后自然是将这件事情给记在了心中。
“太常。”
窦太后询问宫廷医官“天子如何?”
“太后,已然服药用针,想必不久之后就能醒来。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不可再受刺激,导致心神不宁。”
“好。没事的就散了吧,都去忙自己的事情去,天子无事。”
“喏~~~”
刘启醒来的时候,感觉浑身酸软身体空荡荡的。
在宫女服侍下喝了些汤水,又接待了一众大臣勋贵乃至于太后的慰问,这才再度沉沉睡去。
再度醒来的时候,刘启的精神状态更好了一些,不过依旧是头疼的很。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