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吐蕃人拼命要阻止的事情。
走天山脚下的确是方便快捷,可吐蕃人也是这么想的。
他甚至连吐蕃人的安排都有了大致的推断。
援军抵达龟兹之后,吐蕃人会不断前来试探交锋,一步步的沿着天山往西边层层阻截,并且想方设法的袭击规模庞大的运输队。
这是典型的诱敌深入,等西行了千余里路,疲惫不堪的时候,吐蕃人真正的主力军团就会前后夹击将李云泽所部包围起来。
南边是瀚海,北边是天山。
疲惫不堪且丢失了大部分补给的唐军,将会遭遇远超想象的庞大军团的勐攻。
腹背受敌的唐军,还大部分都是新兵,哪怕是白起来了,也是无可奈何。
唐军的装备的确是非常出色,可力量的根源还是使用装备的人。
他甚至连吐蕃人预设的决战战场都给推断出来了,必然是在姑墨国。
既然知晓了敌人的策略,自然不能按照敌人的安排走,所以李云泽有了自己的计划。
说起来李云泽制定的战略计划很简单,就是借用地形在更加广袤的范围之内,形成一个庞大的包围圈。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换源app】
吐蕃人想要利用天山与瀚海,真是巧了,李云泽也要用。
封锁天山各处山口,在焉耆留下重兵锁住口袋出口。援军南下渡过瀚海,切断吐蕃人的后勤线路,最终抵达疏勒给程处默解围,同时锁死口袋阵的入口。
还是那句话,没有足够的补给,兵马再多也是死路一条。
甚至兵马越多,死的也就越快。
李云泽只要能够切断瀚海南边的吐蕃人补给线,那被困在天山脚下的吐蕃军团就死定了。
而且沿途还能用吐蕃守军锻炼新兵,可谓是一举两得。
一个简单的,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的反包围而已。
校尉们听的是目瞪口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李云泽居然能够如此简单的就化解危机。
从北到南宽度从数百里到千余里不等的瀚海,只要封死几条特定的线路,那就真的走不出来了。
至少从战略上来说,校尉们拜服。
接下来,就要看战术上如何去成功执行了。
解释之后,李云泽就沉下了脸色“本将只说这一次,从此之后谁再敢质疑本将,那就提头来见!”
在这方世界里,他没有李靖那般赫赫武功,也不曾在军方系统内混过,与麾下兵马可谓是完全没有交集。
也正是因为如此,为了维护军心士气,这才不得不向校尉们解释自己的作战方案。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