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管你是什么人,到我昆仑文界来有什么目的,但我可以给汝等一个机会,只要你们诚心认错退出昆仑文界并发誓永不进犯,可留尔等性命。”</P>
周文王目光一瞥法圣,又补充了一句:“也可以饶你半圣性命。”</P>
天空仿若响起一道惊雷,强大的气息震慑全场。</P>
“文王当真是仁德,武罗军都已经把仗打到了家门口,文王陛下第一时间想的是给武罗军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立即出手惩治,真乃圣人胸怀。”孔淳靖佩服道。</P>
姬尚逍等人面不改色,但身为文王世家的读书人,他们的眼神难以掩饰心中的骄傲。</P>
孟景天感慨道:“虞芮之讼,西伯盖受命之君。”</P>
众多读书人无不钦佩拜服。</P>
周文王封圣之前乃是西伯侯,以仁政治国,影响甚广。</P>
《史记周本纪》中就有记载“虞芮之讼”的故事。</P>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P>
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P>
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P>
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P>
这一段内容的意思是,西伯侯暗地里经常做好事,诸侯国之间出现是非以后,都来找他决断评判,当时,虞国和芮国就起了争端,无法解决,就一起相约去周国。</P>
当他们进入周国境地以后,发现种田的人都在互让田界,子民将谦让长者看成美德。</P>
虞、芮两国的人还没有见到西伯就已然觉得非常惭愧,互相说道:“我们所争执的,正是周人感到耻辱的,我们还去见西伯干什么呢?最后只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P>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