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大儒苦笑着道:“正因为我们不认可《华夏新律》的思想,所以无论云麒君如何传道,我们都无法苟同他的理念,也就无法理解《华夏新律》,可是那些支持云麒君的人都当他是老师,都是抱着真心学习的态度来听学,所以他们可以领悟到《华夏新律》的思想,自然也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了。”
众多法家读书人恍然大悟,难怪那些支持杜宁的读书人都进入了心无旁骛的悟道状态,原来其中是有这么一个原因。
“不可能!我不信!我身为法家大儒,绝不能认同《华夏新律》的思想,这是对我最大的侮辱!”
卫伯清死死咬着牙,依旧不能接受这样荒谬的现实,其他饶表情也是一个比一个难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坚决反对杜宁法家新思想的读书人之外,那些从始至终都支持杜宁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有获得好处,不是晋升了儒道,就是文胆获得提升,要么就是因此而文思泉涌,获得了许许多多的灵福
还有那些保持中立态度的读书人,越发觉得杜宁的讲学很有道理,然后慢慢纠正自己的态度,越发认真听学,待听到精彩的地方还会忍不住拍手叫好。
不知不觉时至正午。
忽然间,一股磅礴的才气力量从而降,落在了杜宁的四周。
只见杜宁坐席旁边地涌金光,从其中钻出了四棵树苗来,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生长起来。
仅仅是片刻之间,便长成了四棵大杏树。
杜宁所处的位子,正好是在四棵杏树的阴影部分。
卫伯清瞪大眼睛,呆呆地看着这一幕奇异的情景,失声道:“杏坛?”
广告位置下